抽象之梯

我覺得美國語言學家S.I.早川提出的抽象之梯這一概念非常好。用梯子的形象來解釋抽象這個抽象的概念就很有意思。早川認爲,所有的語言都存在於階梯之上。抽象的語言和概念在階梯的頂端,而最具體、明確的語言在階梯的底部。我們在講故事時,我們在階梯底部做描述,而在頂端創造意義。


當我們定義一個名詞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三種基本的選擇:沿着抽象的階梯向下;停留在同一抽象階梯上;沿着抽象階梯向上。早川說作爲純粹數學的運算,停留在同一抽象階梯上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在日常交往中,倘若如此,就使人不知所云。至於,沿着抽象階梯向上,就更難以使人理解了。這種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有,用諸葛亮在三國裏的話說是“皓首窮經,青春作賦”,讓人入墜五里霧中。可行的方法是沿着抽象階梯向下。


抽象之梯實例:


微觀或亞微觀奶牛(科學)→現實牛(看見)→貝西(抽象取名)→奶牛(屬性)→牲畜→農場財產→有交換價值的東西→財富


範圍越來越廣,討論越來越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