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論顛覆了時間與空間的普遍認知,原來科學概念大錯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89)

感知意識的運行原理

什麼是感知意識?它與生命意識、精神意識和思想意識有什麼不同嗎?它們不但不同,而且有本質性的區別。感知意識是存在的反映,感知意識是事物不可分離的存在部分,感知意識是人的本能意識或基礎意識,在感知意識之後我們產生的其他意識均屬於主動的精神性意識,是經過人的符號化及概念化處理的精神性意識活動,這與感知意識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信息運動。感知意識是與被感知對象作感知運動的產物,是事物運動的直接反映。事物的屬性及運動形態直接以感知意識在感知體端表達爲存在,存在就是感知意識在運動。

這種運動並不是感知體單方面的一種主動行爲,是感知體與被感知體構成存在的必然過程。所以,感知意識是存在本身的存在,並非是感知體做出的一種行爲。感知意識是感知體存在的根據,承載和運行感知意識就是感知體存在的唯一目的。生物爲什麼存在?就是它們作爲感知體承擔着承載和運行感知意識的任務,它們必須存在,否則,存在便不會存在。

感知意識產生於感知運動,感知運動一旦發生,便立即產生出感知體與被感知體。被感知體的屬性及運動形態呈現於感知體的運動中,這種呈現就是感知意識。感知意識不停地與被感知體進行交互運動,這種運動的變化就反映爲存在的形態。反過來說,事物存在爲什麼不停地變化,這就是感知意識在不停地運動,停止運動感知意識就中斷,一旦中斷,存在就不再存在。

所以,感知的事物是不停變化的,這個變化導致時間的產生。我們用時間來表達這種變化的過程,時間是我們爲認識這種變化而創造的方法,是記錄變化的工具。時間表示感知意識的變化,時間是感知邏輯的產物,時間表達着感知意識的順序,時間流動的實質就是感知意識的運動變化。反過來說,感知意識一旦停止運動和變化,時間就同樣停止。這說明時間不是我們以爲的無始無終的存在,時間與感知意識同在。感知意識開始,時間開始,感知意識停止運動,時間終止。感知意識的邏輯變化就是時間,因此可以說,整個物理學的時間概念大錯特錯,物理學並不研究感知意識,它怎麼能正確地認識時間的本質,時間的本質就是感知意識的邏輯變化。

感知意識呈現出事物的變化形態,感知意識形態的邏輯秩序就是空間。我們認爲的空間是固有的存在只是一個錯覺,我們感知到的事物的大小、多少、遠近、位置……等等感知信息的邏輯排列就形成了空間。空間是我們爲認識事物存在狀態而創造的方法,是秩序化感知意識的工具。空間表達着感知意識的邏輯形態,空間是感知邏輯的產物。空間表達着感知意識形態的秩序,空間存在的實質就是感知意識形態的有序呈現。反過來說,感知意識形態的有序呈現就是空間。同樣,感知意識存在,空間就存在,感知意識停止,空間就消失。空間的存在與感知事物的意識形態一同存在,空間是從感知主體輻射出去的事物意識形態的邏輯整理,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空間是被感知事物的有序存放。因此,物理學對空間的定義並未考慮感知意識因素,這個最重要的前提被忽略,物理學的空間概念豈能正確?

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時空質都是感知意識的表達,可見,感知意識才是最本質的存在。之前,我們對時間、空間、物質的概念都是誤解,唯物論的客觀世界是我們錯誤理解世界及我們自己的總根源。我們沒有意識到感知意識的存在,我們更意識不到感知意識與我們對意識認識的區別。最關鍵的錯誤是,我們以爲意識只是事物在我們頭腦中的精神性反映。我們不知道,除了我們主動的精神意識,還有更本質、更基礎、更先於存在認識的感知意識在我們自身存在,這個感知意識才是萬物之本,是存在的本質和本源,是存在最初也是最終的存在。

感知意識的運行中,我們對其進行符號的、概念的及精神性的加工,它就成爲複合性的人的各種意識。這些意識就在左右着我們的思想及行爲,在經過了一切行爲過程之後,又成爲綜合性的感知意識反饋給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從始至終都存在於感知意識中,我們就是感知意識的載體,這是給人下的新定義。想一想,這個定義對我們人類是不是更準確?(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