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挎包精神傳承宣講

農商行的領導邀請我給青年員工講一講挎包精神,我感覺很榮幸。我今天想從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我對挎包精神的理解。一是什麼是挎包精神。二是爲什麼要傳承挎包精神。三是怎樣傳承挎包精神。


一、什麼是挎包精神


1、挎包精神的定義。挎包精神就是老一輩農信人肩背挎包,走千村、入萬戶,不辭勞苦主動爲農民提供上門金融服務的精神。


2、挎包精神的內涵


挎抱精神是一種作風,我理解的挎包精神內涵主要有四點。


(1)優質服務


(2)主動營銷


(3)愛崗敬業


(4)廉潔從業


二、爲什麼要傳承挎包精神

1、農

3、如何踐行挎包精神


踐行挎包精神是作風的轉變,是全員性的。


(1)外勤人員


(2)內勤人員


(3)管理人員






3、傳承挎包精神


老一代信合人,身背挎包,翻千山萬嶺,進千家萬戶,送錢送貸,靠這種“挎包精神”,68年來,農商行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可以說,“挎包精神”是農村金融部門踐行羣衆路線的寫照,應被牢牢記取。



如今經濟條件好了,道路更平整了,交通工具更先進了,可“挎包精神”卻被有的同志遺忘了。走好“羣衆路線”,需帶上“感情”出發,視農民爲衣食父母。背起挎包進村入戶,走岔道、走小路,來有問聲、去有送聲、站立式服務、零距離服務,始終把羣衆的訴求裝在心裏,農民纔會親近你、支持你。


重拾“挎包精神”,是轉變作風的切實要求。“挎包精神”是一種方法,是一種務實的工作作風,一種由內而外的精氣神。


發揚“挎包精神”,必須痛下決心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儘量精簡不必要的會議、文件、報表、檢查活動,走出辦公室,走到廣大農民羣衆中去,加強調查研究,使金融服務更加貼近羣衆、貼近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金融服務進村入戶”活動,將質優價廉的金融服務送到農民身邊,千方百計幫農民排憂解困。


發揚“挎包精神”,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保持清正清廉。要在服務“三農”工作中把握住自己,增強反腐倡廉和拒腐防變的自覺性,主動接受羣衆監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要大力推行陽光信貸工程,公開貸款條件、服務流程、監督方式,做到貸款“零費用”,違規“零容忍”,嚴禁喫、拿、卡、要等不良行爲。


重拾“挎包精神”,也是不斷創新的活水源頭。新形勢下,農民、農業、農村對金融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場競爭倒逼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爲此,必須問計於民,問策於民。對打工返鄉創業農民、農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小微企業等新興羣體要把握先機,先人一步,貼身服務。要打破傳統的等客上門營銷方式,進村組、進社區、進市場、進協會、進企業,把金融服務送到門前。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帶上乾糧,背起挎包,上路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