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引發了20世紀最大的藝術醜聞案!

2012 年 5 月 8 日,在佳士得拍賣會上,馬克·羅斯科的油畫《橙、紅、黃》,以 8,688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47 億元成交,創下當時當代藝術拍賣的最高記錄。

不過,這些數字早已與羅斯科無關。而對於一個骨子裏孤獨的畫家來說,這甚至可能會惹惱他。

《家》

1903 年,羅斯科出生在俄羅斯第文斯克(今屬拉脫維亞)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在當時,那還是個猶太人被視爲邪惡化身的時代。而童年的羅斯科,便是在沙皇對猶太人大屠殺的陰影中長大。

1910 年,他們一家移民到了美國。“你無法瞭解一個猶太小孩,穿着第文斯克的服裝來到美國,而且一句英文都不會的感受如何。”這種如同赤身裸體站在衆人面前的羞愧感,讓羅斯科更覺孤立。

《街景》

於是,這種異鄉人的孤獨,便溢滿了他的畫面。在上面這幅《街景》中,一個大人和兩個孩子,都幾乎沒有任何表情。整個畫面凝固着空洞和悲傷,好像他們無家可歸。

事實上,搬到美國沒多久後,羅斯科的父親就因晚期結腸癌去世了,於是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肩上。但儘管如此,羅斯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出色。

羅斯科自畫像

高中畢業後,羅斯科贏得了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但卻因爲自己猶太人的身份,獎學金在 6 個月之後,又被取消了。

此後,羅斯科愈發明白,自己不是那種想成爲律師或股票經紀人的猶太人。終於,他提前離開了耶魯,選擇了繪畫——這在當時,也意味着貧窮和孤獨。

《地鐵出口》

在紐約,30 年代確實不是藝術家的黃金時期,那裏沒有適合畫家的市場氛圍,而羅斯科也尚未找到自己的繪畫之路。但是羅斯科深信,只有繪畫才能表達這世界給他的痛感。

在他的“地鐵站臺”系列中,人物消瘦,眼睛失神,仿若遊魂,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開始變得憤怒,抑鬱,陰晴不定。此時,沒有人想了解他,也沒有人瞭解他。

《地下幻想》

不久,戰爭爆發了。包括羅斯科在內的藝術家們,希望以他們的作品來反擊。事後,羅斯科曾說:“經歷了大屠殺和原子彈爆炸,你就不能再去畫那些肢體健全的形象了。那麼,能否只用顏色和形狀,就能像米開朗基羅那樣,去感動人們呢?”

終於,直到 1949 年後,他找到了方向,開始創作巨幅畫作——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色域”畫。這是在他的母親去世後不久,劇痛拉着他墮入了抽象的世界。

《橙色上的品紅、黑和綠色》

在羅斯科多種形式的表現手法中,擁有一個共性:它們彼此膨脹消融,相互沾染滲透。這些作品散發了一個奇妙立場,以至於你要轉身離去的時候,仍然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此時的羅斯科,已苦苦探索了 20 年。

1958 年,羅斯科受到一家昂貴的高級餐館——四季餐廳的邀請,爲他們作畫。薪酬 35,000 美元,相當於今天的 250 萬美元。30 年拮据的日子,總算熬到了頭,此時的羅斯科業已成名,每幅畫都能賣出上萬美元的價格。

《褐紅色上的黑色》,爲四季餐廳所作

而接下四季餐廳的單子的羅斯科,真正看中的,根本不是豐厚的酬金。他只是爲了讓那些在四季餐廳中“喫飯和炫耀的有錢混蛋”,在看到他的畫時喪失胃口。他依然野心勃勃地,想要通過繪畫去觸動人心。

可是,會嗎?

《褐紅色上的黑色》,爲四季餐廳所作

羅斯科在畫作即將完成時,帶着家人去了一趟四季餐廳。他看到菜單,忽然絕望了。花這麼多錢喫一頓飯的富人,根本不會看一眼他的畫。而他的畫,他的生命和信念,只會淪爲有錢人觥籌交錯間,蒼白的裝飾。

於是,羅斯科退回了薪酬,留下了自己的畫。如今,羅斯科爲四季餐廳所作的系列畫,靜靜掛在泰特美術館的展廳牆上,它們從來沒有出現在四季餐廳。

《黑與橘》

毋庸置疑,羅斯科已經成功了,他獲得了世界的關注和認可。1961 年,他在美國現代美術館,舉行了爲時兩個月的個展,成爲他在世同輩畫家中的第一人。3 天后,羅斯科夫婦被邀請,參加肯尼迪總統的就職典禮。

可是,在所有的光環之下,羅斯科卻愈發沉默。誰會理解他用自己的痛苦和孤獨,所創作的作品,究竟散發着什麼樣的氣息?他們稱讚他,奉承他,一擲千金,卻不願在他的畫面前,安靜地待上一會兒。

安迪沃霍爾作品

當時間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波普藝術開始受到關注,像安迪·沃霍爾,羅伊·利希滕斯坦,羅伯特·羅申伯格……這一批年輕的美國波普藝術家們,開始嶄露頭角。

1962 年,西德尼·詹尼斯畫廊爲年輕的波普藝術家們辦了一次展覽。羅斯科,弗朗茲·克萊因,杜庫寧等,已經出名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觀展之後,都憤然離開。羅斯科對這此展覽的評價是:難道年輕藝術家,是密謀要把我們全部殺掉嗎?

無題

羅斯科可謂一語成讖。隨着老一輩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們紛紛離世,抽象表現主義逐漸被波普藝術取代。而羅斯科本人,也越來越躁鬱,最終在 1970 年 2 月 25 日,他用剃刀割斷手腕的血管和神經,在曼哈頓的畫室終結了一生。

最終,他爲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幅幅無法言喻的,神話般的畫作,好像是一個個懸浮着的空間,在黑暗中發着光。

到底是誰殺死了羅斯科?

再講回到羅斯科自殺這件事本身,羅斯科的許多朋友都認爲自殺的行爲並不符合他的性格。正如羅馬尼亞出生的美國藝術家海德達·斯特恩(Hedda Sterne, 1910-2011)所說的:“這個人是誰?他可是羅斯科啊!到底是誰殺我的朋友?” 凱特表示:“我知道他的精神狀態並不好,但這仍然很不符合他的性格,除此之外,羅斯科也沒有留下任何遺書或者字條,這更不符合他的性格。”

馬克·羅斯科工作室

就在自殺前一晚,羅斯科還抱在怨勞埃德強行進入他作品倉庫的行爲——這對羅斯科而言是十分不舒服的,他將自己的藝術品倉庫視爲私密之地。勞埃德進入倉庫、環顧四周、挑挑揀揀、選中作品、然後搬走……這一套流程行雲流水。羅斯科認爲,勞埃德的行爲不僅是對其利益的侵犯,更是輕易地就將藝術家劃定的界限抹去了!並且在羅斯科自殺的當天早上,勞埃德已經計劃前往羅斯科的倉庫進行挑選。這,或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公衆對他的評價更多是:作爲藝術家的他一生都在艱苦奮鬥,婚姻感情的破裂,健康狀況的不斷惡化,都是導致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偏執狂躁的原因。羅斯科去世之前,已經和大部分的朋友和家人疏遠了……

所以,到底是誰殺死了羅斯科?

我年輕時藝術是一條孤獨的路,沒有畫廊,沒有收藏家,沒有評論家,也沒有錢。但那卻是一個黃金時期,因爲我們都一無所有,反而能更肆無忌憚地追求理想。今天情況不同了,這是個累贅、蠢動、消費的年代,至於哪種情況對世界更好,我恐怕沒資格評論。但我知道許多人身不由己地過着這種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靜的空間,讓我們紮根、成長。我們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

——馬克·羅斯科,1955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