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丨伍連德:公共衛生如何戰勝大規模傳染病?

這節課要講的大醫生,曾經爲近代中國醫學的發展做過巨大貢獻。中華醫學會、哈爾濱醫科大學、解放軍202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這些醫院或者機構的前身都和他有關。他是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之一,是第一個距離諾獎最近的華人。我們戴的棉口罩,還有今天飯桌上的旋轉餐檯,都是這個醫生髮明的。

梁啓超曾經說:科學輸入垂50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梁啓超說的這個伍星聯博士,就是伍連德。伍連德字星聯。他的意思是說,當時能夠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國醫生,只有他一個。

不過這節課,我們不講伍連德的學術貢獻,也不說他和諾獎擦肩而過的遺憾,更不說他主持籌建的醫院和組織。我們說說100多年前,發生在中國東北大地上那場慘絕人寰的鼠疫,看看伍連德是怎麼用科學的公共衛生手段,戰勝了大規模烈性傳染病。

“肉身”抗擊東北鼠疫

1910年,末代皇帝溥儀只有4歲,晚清政權搖搖欲墜,內憂外患。10月25日這天,有兩個皮毛販子從俄國來到滿洲里,投宿在一家叫做“魁生元”的小旅館裏。當天晚上這倆人就病了。發高燒、劇烈地咳嗽、大口大口地咳血。沒兩天人就死了,身上佈滿了淤血的斑。又過了兩天,和他倆同住的另外兩個旅客也病了。旅店老闆見到人的時候,人已經死去了,渾身青紫,地面上有大量的血痰。

幾天後,千里之外的哈爾濱就發現了大量症狀一模一樣的病人。這是一場觸之即死的烈性瘟疫。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引起政府關注。不到兩個月,這場瘟疫迅速沿着中東鐵路,經過海拉爾、齊齊哈爾再到大慶,再到哈爾濱,再到長春,再到奉天(今天的瀋陽),然後奔着北京如火燎原般地迅速蔓延開來。

這個時候,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也必須傾全國之力,遏制瘟疫。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曾經在西方做過傳染病研究的伍連德醫生臨危受命。清政府任命伍連德爲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到了哈爾濱的第三天,伍連德在地下室祕密解剖因爲瘟疫死亡的屍體。顯微鏡下的發現讓他大驚失色。他清楚地看到了一種橢圓形的細菌,這種細菌就是鼠疫桿菌。

鼠疫也被稱爲黑死病,我在前面的課程裏說過,14世紀歐洲爆發鼠疫,三年死亡2500萬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烈性的瘟疫之一。但是伍連德想不透,鼠疫主要通過老鼠傳染給人。12月份的東北大地已經天寒地凍了,老鼠根本就很少活動,怎麼可能疫情傳播這麼快?會不會是一種新的鼠疫類型呢?伍連德想到這裏,冷汗瞬間就滴了下來。

如果是人和人之間傳播,那麼就太可怕了,難怪傳播速度如此之快。在東北,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是門窗緊閉。只要是家裏有人感染了這次瘟疫,那麼全家都在劫難逃。伍連德認爲,這是一種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間經過呼吸道傳播。他給這個病起了一個名字——肺鼠疫。中國哈爾濱面臨滅城之災。

在人類歷史上,很多瘟疫早期根本沒藥可治。比如天花、霍亂;比如2003年中國非典病毒,近些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再比如1910年的哈爾濱鼠疫。鼠疫的特效藥是在33年之後的1943年纔有的,叫做鏈黴素(streptomycin)。也就是說,伍連德當時控制鼠疫根本沒有藥。

大規模傳染病的控制原則

伍連德用了什麼方法呢?這就是這節課要說的大規模傳染病的控制原則: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肺鼠疫的傳染源,就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屍體。傳播途徑就是呼吸道傳播,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什麼是肺鼠疫的易感人羣呢?在當時沒有疫苗,所以無論老人、兒童還是成年人,只要是接觸到病人,那就都容易被感染。所以,當時所有的中國人都是易感人羣。當時,無論是百姓還是行政長官,對於傳染病控制幾乎一無所知。老百姓只知道發生了瘟疫,所以就是逃離。家裏有了病人,卻隱瞞不報,或者到了晚上偷偷地把病危的病人扔在街上。所以,很多屍體被發現的時候,雙手蜷在胸前,保持着一個取暖的姿勢。

當時的防疫之難可想而知。伍連德讓士兵挨家挨戶搜查,一旦發現病人,立刻送到防疫醫院,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他克服重重阻力焚燒屍體。先是用炸藥爆破、挖坑。然後按照每百個屍體10加侖的標準澆上煤油,對屍體進行焚燒、掩埋。這就是管理傳染源。

怎麼切斷傳播途徑呢?既然肺鼠疫是人和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所以必須減少人員流動並且採取隔離。他從長春抽調1160名士兵進行交通管制,任何人都不可能穿越封鎖線。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俄國控制的東清鐵路相繼停駛。伍連德在山海關設立檢疫所,凡是經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停留5天,觀察有沒有得病。

在哈爾濱,伍連德設計了一種簡易的雙層紗布囊口罩,在兩層紗布中間放一塊吸水藥棉,戴上它就可以阻斷呼吸道傳播。關鍵是這種口罩成本極低,易推行。

同時,他又按照病情分爲疫症院、輕病院、疑似病院幾種。爲不同病情的病人進行治療的同時,還防止了交叉感染。管理了傳染源,切斷了傳播途徑,自然也就保護了易感人羣。在這種科學、規範的防控措施下,在短短不到4個月的時間,死亡人數就下降到0。

1911年3月1日,當鼠疫死亡人數零報告的時候,防疫總部內一片沸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學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傳染病的典範。這次鼠疫犧牲了6萬人的生命,但是在當時的中國,這已經是個奇蹟了。要知道歐洲三年鼠疫,犧牲了2500萬人。

一個月後,“萬國鼠疫研究會”在奉天(瀋陽)召開,11個國家的代表出席大會,伍連德任大會主席。這是中國歷史上在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學術會議。伍連德以發現肺鼠疫,戰勝鼠疫,揚名天下。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伍連德在上海的家被炸燬,他回到馬來西亞。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因爲心臟病去世。

伍連德用肉身之軀,阻遏了中國鼠疫爆發,他是中國檢疫防疫的先驅者之一。接下來,我們通過這個案例,分析一下對於不明原因、烈性、極速擴散的傳染病的羣體防控特點。

防控不以明確傳染源爲前提

治療普通疾病,首先要了解準確的病因、病原體、發病機制。機制研究得越透徹,治療效果也就越好。但是,突如其來的烈性傳染病不同。在烈性傳染病面前,如果能迅速找到病原體,無疑對於整個疫情的控制都是非常有利的。伍連德第一時間找到了鼠疫桿菌,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是,如果在瘟疫早期病原體不明,或者遇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傳染病怎麼辦?比如中國2003年的非典。在早期我們不知道這種病的病原體。到底是細菌還是病毒?如果是病毒,是什麼類型的病毒?在病原體不明的情況下怎麼辦?不能等。

防控的第一個層面:對於大規模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防控,不能以瞭解病原體爲必須前提。應該迅速判斷疾病的性質和導致的危害。

搞清楚病原體可能對什麼敏感,對什麼不敏感。迅速判斷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還是經過水系或者消化道傳染。瞭解傳播途徑之後,纔可能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如果是飛沫、呼吸道傳播,那麼就應該像伍連德的案例一樣,按照呼吸道傳染病進行管理。如果是水系污染導致的消化道傳染病,比如霍亂,那麼防控重點就應該是處理飲用水、垃圾、糞便,管理食品與河道排放等等。傳播途徑不同,羣體防控的重點也不同。

一旦明確傳播途徑,就到了防控的第二個層面:迅速進行科學的防控措施,爲治療爭取時間。羣體利益爲主,羣體利益和個體利益兼顧。

病原體不明的情況下,或者在伍連德的案例中,即便知道了是鼠疫,但是當時沒有特效的藥物怎麼辦?不能等。按照羣體防控的措施: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將不同病情的病人,也就是可疑感染者、感染者和嚴重病情的病人,進行隔離分類治療。這既避免了疫情擴大,保護了其他人羣,也能對感染者進行悉心治療,同時體現出醫學在重大疫情面前的關愛和救護。

伍連德醫生當時採用的防控措施,在今天依然適用於各種烈性傳染病的控制,中國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已經具備了豐富經驗。近年來,非洲埃博拉疫情爆發,中國政府派遣公共衛生管理人員和醫生,遠赴非洲協助瘟疫控制。我們科就有一位醫生被派遣去了非洲,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劃重點

1. 伍連德醫生在非常落後的條件下,用科學方法戰勝鼠疫,爲人類戰勝大規模烈性傳染病提供了寶貴經驗。 

2. 在突發、不明原因的大型傳染病早期,即便在不能瞭解病原體的前提下,按照科學的羣體防控流程,就有助於控制疫情。

 3. 控制大規模傳染病的原則: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

伍連德是我最敬重的醫生,他是馬來西亞華僑,但是他直到離世都在說,“我是個中國人”。他說過: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裏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曆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地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

思考題

公共衛生是如何戰勝大規模傳染病?這種思維方式還可以運用在哪裏?

 控制大規模傳染病的原則: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首先從源頭上控制,才能從根本上控制住傳染病的傳播。伍德醫生在突發、不明原因的大型傳染病早期,即便在不能瞭解病原體的前提下,按照科學的羣體防控流程,就有助於控制疫情。

這種思維方式,在過去經營傢俱廠時也經歷過、使用過。比如當一批產品出現問題時,首先查找出引發問題的源頭材料,然後繼續生產時換掉材料。其實是將已經出現問題的產品控制在車間內,不能外流出廠,也不能和其它產品混在一起。同時,通知材料供應商到工廠來進行雙方會談,查找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補救方法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