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簡介

《彩雲》,一部半現實擬長篇小說。

【半現實:背景現實,故事虛擬。長篇小說:預計20w字起步。】

這是一個發生在貢嘎山下的故事
偶然拂去過往的塵蒙
不可思議的聯結 無論出生即系 或是新生之結 都被悄悄拾起
渺小的我們如葦草 日復一日的飄浮 飄浮 也不知通往何處
但無論如何也要拼盡全力 在白茫茫的康定山下 開啓新一段旅程吧

(曾在簡書連載至5.4w字,因心中有了更大的架構,故決定全文修改重寫。)

倘若你未曾看過那先前的5.4w字,這一段序言對你來說一定是雲裏霧裏的。但你大概可以猜出來,《彩雲》所講述的,是2010-2011年,在川西的康定大地上發生的,關於年輕人的故事。

他們經歷迥異,性格不同,有各自的缺憾,也有各自的追求。有些外地人心懷夢想踏上康定的土地,有些本地人卻在此處躊躇徘徊;有些人窘於生活,迫不得要衝破社會的枷鎖,也有些人選擇與囚籠共沉溺......

截然不同的,迷茫的路。

倘若只是如此,他們爲什麼要相會於康定呢?是註定的嗎?還是一切另有安排?

這誰會知道呢?


閱讀注意:

1.涉及民族,宗教問題。

小說背景在康定,民族與宗教是繞不過的坎。

康定是藏區,藏人比例壓倒漢人。同時少數民族種類繁多,又剛好擦到別界,內部矛盾自古以來。作爲紮根於地域的半現實小說,民族爭端會作爲一個主要衝突點出現在小說中。

所以在此提醒:一個人的品德,受教育程度,觀念與此人的生理狀況和生活環境有關,與血統無關。不論是皇漢主義者或是x族主義者,都非常不建議閱讀該小說。

《彩雲》描寫衝突的本意是引起思考,倡導和平,而絕非歧視。

同時,藏傳佛教作爲康定第一大宗教,也是本書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書中的人物多少都對此有了解,但看法不同。其間的人物不一定對此教都抱有積極看法。裏面一寫落後習俗,其實意爲對某些問題不規範,不整治,不現代化的批判。且批判不止於藏傳佛教。

故不建議對宗教事務敏感的人閱讀。

基督徒,穆斯林及漢傳佛教徒可判斷自己對他教(姑且算)的包容程度以及能否接受一些宗教觀點(包括超脫宗教的一些哲學概念如唯心主義)被質疑,從而量力而行。

(據我所知,道士們對此是不太在意的,故不在思考範圍內)

2.時效性

故事發生於2010年。角色的生活方式於行爲習慣帶有一定的時代色彩。

更重要的是,許多事情是有“時代侷限性”對。《彩雲》中的一些問題在當今時代根本不會發生,但在那時卻是可能出現的事。

這點請務必注意。

3.倫理性

小說受倫理性質弱,考慮特殊背景,不保證一切都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

煩請多些包容,若看到了不合您心意的內容,高擡貴手,煩請不要舉報

4.連載情況:

預計與《閩都》一起。按作者習慣,基本操作是哪部沒有頭緒了就切換下一部更,循環反覆。

更新頻率不高,作者初三生,煩請諒解。

不論如何,不會棄坑。其餘不敢包票但不棄坑是絕對可以保證的。

雖然前面講了宗教,民族,倫理之類,但其實這些並不是《彩雲》的所有內容。“彩雲”雖然故事算不上歡樂,但情節,角色大抵還是跳脫的,思考點不會多到溢出屏幕。(作者也沒那本事啊)

還請用平常心看待啦。



是的,如你所見,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打算介紹故事梗概。因爲我比較懶,也覺得這是不夠形象的表述,不如之後看幾章,自然就明白了。

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主要以客觀闡述小說背景概況爲主。因爲故事發生在康定,康定屬藏區。大部分人對藏區乃至藏族還是相對陌生的,而稍懂一些相關知識,文章的一些情節的發生便能相對順理成章了。

若你看到這裏,對這本小說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那麼接下來的內容也未必無用。多瞭解些知識也無妨不是?

【以下資料集結而成,自行整合,外加補充。】

關於康定:

背景是2010年的川西。故事發生於四川甘孜州康定市的貢嘎山腳,靠近瀘定的方位。

甘孜藏族自治州屬全國30個少民自治州之一。康定作爲其州府,是一個以藏族爲主體(截止2017年佔71%,下同)多民族(23個),多宗教派系(紅黃白花教都在此處立有寺院)的文化交融之地。曾有過燦爛的歷史文化(茶馬古道)。


康定因一首情歌而出名的同時,其獨特的藏區風光也爲人所稱讚。這裏有豐饒的物產,被稱爲“康巴江南”。高原氣候多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特殊的氣候孕育出當地別緻的美景。站在城區裏望山,青黃粉藍白連成一片,山頂直接天色的湛藍。望山如望雲。








其海拔均值雖過2500m,但在藏區中這樣的海拔還算相對和藹的。又因當地相對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恰到好處的旅遊宣傳,遊客總是絡繹不絕。

《彩雲》的故事,也正發生在當地乃至四川的景區內——貢嘎山景區的東坡腳下。東坡向日,有較多農業人口於此居住。其間的一部分靠山喫山藉機發展旅遊業;而另一部分人則守自己的本分,過着在山脈與山脈間,封閉而安定的生活。

同時,貢嘎也是資源寶庫,其擁有極其豐富與罕見的礦石資源。所以:《彩雲》的故事從這裏開始了......這是註定嗎?

但同時,因康定文化特殊性,又雜糅進宗教與宗教間對矛盾衝突,發展的不平衡,當地的民族關係常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尤其是在資訊不發達的鄉村。具體怎麼個微妙法,大家隨着連載的深入會有所瞭解。

關於藏族:

首先必須瞭解,藏族是對藏民族的統稱。

藏族發源於青藏高原,西藏也是藏族人分佈最稠密的地區。但這不代表所有藏族人都聚居於西藏以至青藏高原。

如同漢族分南北方,甚至於東南,西南,中部,東北等大漢族聚居區都有迥異的風俗習慣般,藏族內部也有分支。按方言區分,藏區主要爲三大塊:衛藏(包含前藏,後藏,阿里),安多,康巴(康藏)。

“法域”衛藏(圖示紅色區域,含西藏大部分):藏文明發源地,同時也是發揚光大之地。文化輻射全藏區,有政治,經濟,宗教等多方面影響。是藏區的中心地帶。

藏傳佛教成宗立派處,加上悠久的歷史傳承,宗教系統相當發達,是藏族人心目中的朝聖之地。

布達拉宮位於衛藏區,每年都有大批藏族人磕長頭往拉薩走。

衛藏是最接近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人羣外貌的藏族特徵是最本來,最古樸的。

“馬域”安多(圖示紫色區域,含青海大部分,甘肅西部):安多語是藏地相當古老的方言。安多藏區則以唐古拉山劃分,聚集地爲大片廣袤的草原,地貌草原爲主,牧草豐茂,常出好馬。馬匹享譽藏區。

安多屬牧區。大本營於青海。因青海甘肅漢人,蒙古人較多,歷史上又有長期的政治往來,安多藏族受其影響極大,文化中顯現出民族交融的特徵。有漢民族的溫文爾雅,也有蒙族的勇猛彪悍。

安多漢藏,蒙藏混血多,蒙古人種多。

“人域”康巴(圖示綠色區域,包含川西,藏東,雲南北部及青海玉樹):康巴藏區長期處於漢藏過渡帶,️有鮮明而獨特的牧區文化,政治,經濟傳統。

康巴屬農區。這裏先進與保守並存,一方面,此處長期受清政府管轄,與內地聯繫強於衛藏與安多,對內地更加親近些;另一方面,一些因過往落後生產力而出現的習俗卻仍有留存(這其實是落後地區少數民族的通病,康藏還算相對發達了),部分地區保留有鮮明的母系氏族特徵(如一妻多夫)。康巴人有經商的傳統,名商巨賈多,所以邁向全國的康巴人數量在藏族羣中看是相當龐大的。康巴常出俊男美女,又多性格直爽,爲人誠信(經商),信仰虔誠。故此處的民風常爲人所稱道。

康巴人有雅利安人血統,眉目深邃是重要特徵。

【民風嘛...似乎以前不是這樣的。具體有興趣可百度,這裏怕民族敏感就不詳細展開了】

《彩雲》的甘孜州,正是康區的代表地區。

【ps:關於加(嘉)絨藏族的歸屬,是比較有爭議的問題。有按文化將其劃分至安多的,也有按地域將其劃分至康巴的,更有人認爲其已經具備獨立成爲一個民族分支的條件。這裏就按照傳統分法,不單獨列項了,還請理解。】

一些甘孜藏族的習俗,我認爲值得特別提出的:

(一)糌粑是主食

甘孜藏族主食仍然是糌粑。(有些漢藏通婚的家庭可能會食用大米)糌粑是青稞磨成粉,攪合酥油茶活成面狀,用手捏製而成的。


大部分是鹹的。熱量非常高,普通女性喫幾塊就飽了。口感則因人而異。

有的糌粑捏得很可愛。


(二)傳統飲品酥油茶

這個大家熟悉得多,就不做介紹了。

牧區中酥油茶有更重要的地位(提供熱量),但其在農區也常常人手一份。外出時用牛皮帶裝好,有需要時隨時拿取,補充能量,很方便。

有特殊味道,口感因人而異.....

(三)藏族人日常都穿藏裝嗎?

顯然不是。年輕的甘孜藏族人大多在重要場合或節日纔會穿藏裝。

(但不得不說,藏族人的節日真多....)

中年人和老年人有些是常年着藏裝或藏元素的,當然也不能排除個別年輕人因特殊原因也常見着藏裝。(比如.......

關於藏族服飾,有很多想說的。但礙於篇幅有限,在之後的故事中再慢慢介紹吧。

(四)與藏人交往的一些注意點

1.不要稱呼藏族人爲“藏民”:“藏民”於藏族之意相當於“支那”於中國人之意。本意非貶義,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延伸出歧視的意味來。有些藏人聽到了會生氣。

(儘管在漢語中,這個詞沒有一點毛病..)

2.喝酒務必量力而行。

3.不要隨便摸藏族人的頭,不論他屬於哪個分區,即使對方是孩童。“頭”是隻有高僧與長輩纔有資格撫摸的地方。

4.不要半夜發出鬼叫/吹哨子:怕招魂。

5.“吐舌頭”意味“你好”,是卸下防備,真誠待人的象徵。所以看到初次見面的藏人吐舌請不要見怪。

6.哈達記得雙手接過。

7.藏族人先前是政教合一的,解放後信仰佛教的比例也相當之高,幾乎全民信佛。對宗教問題有超乎其他民族的敏感性。

8.以上是比較經典的例子。其餘問題在之後也會補充。

(五)宗教

藏族近乎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由於歷史,政治,地域等原因,藏傳佛教大致分爲四個教派:紅教(寧瑪派),黃教(格魯派),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這裏就簡單介紹一下紅教和黃教吧,畢竟是其間更爲重要的教派:

寧瑪派:“寧瑪”在藏語中意爲“舊”,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派別。因僧人着紅袈裟,帶紅帽,才被稱爲“紅教”。曾統治過藏族一段時間,後被新興的格魯派取代。

其以翻譯吐蕃密教的經文爲起點,法統傳承吐蕃時期的佛教。這樣的成因也影響了紅教內部的構造。寧瑪因此成爲鬆散的教派,戒律不算嚴格。僧徒分爲兩類,一類無需學習經文,而另一類則傳承父輩留下的經文。僧徒魚龍混雜,曾導致過教派內部的混亂。

直到16世紀纔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寺院,因此得到了相當的發展。

寧瑪派更新較慢,遺留下大量的原始習俗。興修密宗。

格魯派:

“格魯”伊爲“善律”,是戒律嚴明的宗派。

其歷史不長,出現於十五世紀初。脫胎於“噶當派”(創始人宗喀巴就曾爲噶當派僧人。宗喀巴對黃教乃至整個藏傳佛教系統都有深遠影響,民間聲望高,這裏就不展開細說了),故又稱“新噶當派”。

格魯派創立時,僧紀廢弛,紀律鬆散。政治混亂,紅教衰落,白花二教爭權,遍地歪風邪道走。爲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同時鞏固統一教派,其覺得實行森嚴的紀律。規定僧人嚴格持戒、 不事農作、獨身不娶,並加強僧院制度管理。關於修持,他主張顯密並重,先顯後密,強調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於解脫。(斜線處摘自百度百科)

格魯派現爲藏地影響最大的宗教,也是最新式,最富有新鮮血液的宗教。其與政治生活有緊密結合,例如轉世靈童制度。

同修密宗,但規模不及紅教。

還有藏地本土宗教,本教(“苯教”爲規定外的藏文翻譯稱呼)其實藏傳佛教本身就是印度佛教與西藏本土本教的融合品。在藏傳佛教的一些特定文化上,仍能見到本教的影子。

(同不展開,否則要說上三天三夜不完)

而康定,恰巧也是一個多宗教融合之地。黃紅白花四教都在康定建有寺院。同時,康定還有清真寺(主要爲回),漢傳佛教寺院及教堂。


大抵以上,想到再補充。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涉及到的一切少民文化知識,我會盡我所能普及的。

我也盡我所能保證尊重。

說得多不如做得多,還是好好想想更新的問題吧。

【不出意外,第一次更新爲了保證劇情的導入性,會同時發佈三篇及以上的存稿,嗯..】

【這次不可能重寫了,因爲我的大綱基本完備了,除了結局.....】

以上,最後一段話,切題:

我們仍在生命的長河中逆流而行,執迷不悟。
爲那貢嘎山尖忽聚忽散的彩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