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須呵護和恪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 雜談

對於我們人而言,是否必須創建、保持和固守自己認定的精神世界?我以爲,答案必須是肯定的。不如此,我們可能會如同迷途的羔羊,失去了人生的進取方向和精神支柱,縱然尚能夠苟延殘喘下去,也如同行屍走肉那樣喪失掉人生的意義。

一個內心世界貧瘠荒蕪的人,嚴格而言,不能算是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人,更談不上能夠爲別人、爲社會或者爲歷史作出什麼成績或貢獻了。恐怕連自己是誰是什麼?都會隨着碌碌無爲生命的終止而消失殆盡。

在人海洶湧的世界上,每個個人猶如一朵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或“泡沫”,總是非常脆弱、渺小、易逝甚至是孤獨無助的。時移世易,一切猶如浮雲般冷漠地飛逝而去。更何況,我們幾乎都掙扎在來自各種複雜的困擾和莫名其妙的壓力之下。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是否有必要和如何建立、保持和固守自己的認知天性和精神世界?實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主題。雖然我們的每個人的能力不同,甚至差異很大。

從某些意義和層面上看,每個人到底依憑什麼才能勉爲其難或意氣風發或堅定如鐵地生存下去?且能夠有所作爲?並保持和固守屬於自己認知的精神世界?應該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和適宜處置的。否則,我們的人生將是難以想象的。

而每個人又有屬於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何掌控事態變化和轉化的關鍵,實質上也是每個人自己的問題,任何別人和外力都不可能替代的。每個人的精神世界及其產生的想象、希望和各種想法,是支撐其生存下去的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

一個缺乏、喪失或沒有思想和精神的人,是難以想象的;至少在我們理性力量尚能夠主導我們的階段,我們不能沒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所以,一個人,最好是趁尚未昏聵和喪失一切(思想、情感和精神的載體,即體能的肉身,等。)之前,“整理”妥暫且還屬於自己的一些東西,尤其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保持和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淨土”,不至於留下問題、殘缺和遺憾;哪怕是僅僅適合自己的內心世界。

放眼世界古今,儘管微觀上看,問題紛紜繁雜,多如牛毛,而宏觀上看,景觀和事態總體上依然還是那麼令人繽紛奪目眼花繚亂,心生敬畏和寬慰。似乎所有的人依然都知道日子該怎麼過,似乎也用不着什麼別人給予指點。

而實際狀態果真如此嗎?尤其是對於我們普通大衆而言,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信心滿滿地予以肯定的。

因爲毋庸諱言,正如常言說的那樣,“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而幾乎也可以說“人人都有一本,不,往往有很多本難唸的經”。可以說,當今世界鮮有多少人的日子過得心想事成順風順水的。幾乎所有的人無不掙扎在艱難迷惘的“苦海之中”。縱然歷經滄桑或磨難,一時成爲與命運抗爭的勇者,估計也不過是獲取了相對的“勝利”;尤其是捱到老弱昏聵病魔纏身之境,少不了可能會陷入意氣消沉的無奈之中。

至於那些養尊處優或玩世不恭者,自有其“獨門祕笈”(其實就是錢財和權勢)的保護,不在我們所關注的範圍。而那些頹廢潦倒的“弱勢羣體”,只能依靠社會慈善的“救助”,也不是這裏需要討論的焦點。——大體上,這兩類人內心的“精神世界”不能代表絕大多數人的一般性狀況。

而重要的關鍵在於,即便是到了那時,是否還一如既往地保持和固守着自己的內心世界的通透澄明?直至進入另一重世界,也依然堅守初衷?果真能夠如此,那麼,纔算是此生的“智者”,才能夠實現和確保我們的人生富有意義。

純淳、良善和儘可能高尚或高貴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是我們必須重視和追求和保持的人性基本屬性。遵從這些“屬性”,才能夠使得我們認知、選擇、認定和堅守的世界保持純粹、靚麗和怡人的光彩和芬芳。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我們都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需要有相對豐沃的內心世界的,且應該予以呵護和恪守。至於一個悲憫天下有遠大理想和志存高遠的人,或追求靈魂高貴的人,那就更需要擁有豐贍純淨的內心世界。

                                                                                                古藍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