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平衡之道(摘抄&感悟)

首先聲明這段文字是我摘抄“白水”的。有刪減,括號內爲自己的感悟。


1、投資中的不平衡,首先是因爲缺少一個可以被量化的財務目標。說來慚愧,作爲一個投資人,雖然我一直堅信財務自由是我的終極目標,但是卻從來沒有對自己的目標進行量化。


(我自己量化了1000萬的目標,但不夠客觀、不夠細化)


如果把目標比作終點的話,沒有量化的目標,相當於行駛在荒原上,你不知道明天的方向,也不知道迎接你的是什麼,更不知道以什麼速度來前進;有了量化的目標,相當於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你知道要朝着什麼方向走,下一站通向哪裏,這個路段最適合的速度是多少。在《錢:7步創造終身收入》中,作者把財務目標劃分爲:


財務安全:解決住房、水電、喫飯、交通、保險等問題

財務活力:財務安全+着裝、娛樂、美食等額外需求

財務獨立:現有生活水平

財務自由:相對有品質的生活

財務絕對自由:非常有品質的生活


(爲此查詢了這部書,後來花費50多塊買了這本書,感覺好久沒有看理財書籍了。每一個行業都在變化着,你不關注,自然而然就被拋下了,我不想被拋下,我也很感興趣對此,買了這本書希望能夠對自己的理財思維重新審視一下,看能否再“淨化”一下,打磨一下。)


計算一下我們的收入和消費,就能清楚地判斷目前正處於哪個階段,想要邁向下一個階段,你還需要多高的投資回報率、多少的本金追加。


(這個是我挺想從書本里找到的一個依據)


2、投資中的不平衡,其次是缺少對於自己精力的有效管理。過去我更在意的是對時間的管理,努力把它安排地明明白白。其實,精力管理是時間管理的前提,它包括四個部分:體能、情緒、思維和意志。你只有保持最好的狀態,才能積極地投入,高效率地產出。給了時間,沒有狀態,結果肯定還是不理想。


你的精力就是你的財富,揮霍精力就是浪費金錢。最容易耗損精力但又最不容易發覺的就是情緒。比如喪,自我矮化習慣性地說“窮話”:我不行,我沒辦法......又或者持續地抱怨,不接受現狀,滔滔不絕地證明都是XX的錯......還比如糾結,像我這樣每天思來想去,只內耗不解決任何問題。有研究表明,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動力不足或者動力過強都會降低你成功的概率。


(這一段是觸發我想寫東西的一段,這是我當前產生問題的一個點,我經常把自己搞得很累,這種狀態必須得改變。要不然我肯定會出很大的問題。)


避免被自己的情緒帶偏,一是要保持覺知,當情緒來臨的時候,辨認出這是情緒不是事實。情緒一旦被辨認,它的影響力就會大大下降;二是要靠習慣的養成,培養一個好的習慣,構造屬於自己的行爲框架,它不但可以給你留出足夠的精力和再生時間,還能讓你擁有持續的安全感和生活的穩定性。

(避免被自己的情緒帶偏,要學會分辨是情緒作祟,還是自己能力不夠。最近自信的力量弱了好多。)


3、投資中的不平衡,最後往往是資產配置的不平衡。資產配置是成功投資的關鍵。投資要賺到錢不難,難的是持續賺到錢;投資中虧錢不稀罕,真正可怕的是重創了本金,失去了翻盤的資本。投資又必須兼顧安全性和成長性。如果一心求穩,收益跑不過通貨膨脹,人很快就會失去動力;如果太過激進,那麼伴隨着的高風險,很可能讓你一下賠個精光,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了。


我們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往往會對可能的收益想得太多,對最大的損失想得太少,以至於被“浮虧”這把鐮刀收割乾淨,最後黯然離場。在投資中,決定我們能否長期賺錢的,並不是可能賺多少,而是最多能輸多少。所以投資前先要做好的功課就是盤點清楚自己的總資產,然後劃分出哪些是安全資產,哪些是風險資產。


安全資產顧名思義是不承擔任何風險的資產。對於安全資產來說,收益率不重要,安全程度最重要。然後依據流動性又可以劃分爲:流動性特別好的,比如保障未來相當時間財務獨立的貨幣基金或者銀行存款;流動性居中的,比如債券;流動性很差的,比如住房,尤其是剛需房。


在相對安全的基礎上,纔有資格去冒險。只有未來很長一段都不會被用到的閒錢,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起起伏伏。關於風險資產配置的比例,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除了個人的風險偏好、投資能力,我覺得還要參考自己的收入。如果職業收入穩定,可以更多配置風險資產;反之,則應該多配置安全資產。


資產配置的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70%配置在風險資產上,因爲那時候本金少,開銷也不大;現在本金多一點,開銷也多了,所以把風險資產的比率降到了50%。


最好的平衡,不是穩定,而是要不斷地向前走。追求財富的過程,也是成爲一個更好的人的過程,它讓我們更自律,也更自由。

(最後這一段看完,基本就是些常規方法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