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學習動機和心流體驗

知行合一不可分,堅持不懈不倒翁。

歡迎來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幸福的方法》第六章,幸福學習法。

很多學生都討厭學習,可又不得不努力用功。由此作者發現了兩種學習動機模式——“溺水模式”與“性愛模式”。

“溺水模式”有兩個特點:(1)有從痛苦中解脫的強烈願望;(2)一旦解脫,我們常會把那種舒適誤認爲是幸福。

這種動機的性質即避免失敗。在每個學期中,學生們沉溺在自己不喜歡的作業裏,因爲考試失敗會讓他們感到恐懼;可一旦從書本、功課和考試中解脫,他們即刻就可以擁有那種輕鬆感,而這種感覺很容易被誤認爲就是幸福。

從孩提時代就被刻在我們腦海裏的這種先苦後甜的模式,是我們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然後,“忙碌奔波型”就成爲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了。

但“性愛模式”是一種可以同時得到當下與未來幸福的模式。

那些美好的學習時光,無論是閱讀、研究、思考還是寫作,都可以將其視爲性愛的前奏。學生們的經驗表明,當我們找到答案時,就像是性高潮的感覺。在“溺水模式”裏同樣會有這種達成目標後的高潮,但在“性愛模式”中,我們卻是從一開始乃至每一件事裏都能得到快樂。

讓學習本身成爲一件快樂的事情,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尤其是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因爲那是最獨立的學習時期。但是,通常多數學生進入這個獨立時期的時候,已經養成了忙碌奔波的習慣。但他們學到的是用名譽和成績來衡量自己,他們最大的責任就是拿到好成績,而不是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得到幸福的前提是必須首先相信:幸福纔是至高的、最重要的財富。

在學校裏,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去追求快樂並且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如果父母和老師都相信幸福是終極財富,那麼這種鼓勵就是最自然、最符合邏輯的選擇。

當強調成果(實在的目標)多於養成對學習的興趣(無法衡量)時,學校其實已經是在鼓勵忙碌奔波的信念並且抑制孩子的情感成長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事實上情感不僅是追求終極財富(幸福)的必需品,而且也是追求物質的必需品。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裏說道,“心理學家們一致同意,人類的智商(IQ)對於成功的幫助只有20%,其餘80%則來自於其他的方面,其中就包括我所說的情商(EQ)”。“忙碌奔波型”的想法本身就和情商相沖突,更不要說既快樂又成功地生活了。

心流體驗

心流,根據契克森米哈伊的說法,就是個體完全地沉浸於體驗本身,而體驗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和動機。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合二爲一,即“行爲和覺察融爲一體”。

根據契克森米哈伊的解釋,擁有清晰的目標是心流體驗的前提。雖然目標有時會有所改變,但我們行進的方向是不能錯的。當我們全心全力投入去實現目標,不爲任何其他的誘惑所動搖時,我們才能獲得心流體驗。

同時,當下以及未來的益處在這種狀態下合二爲一:遙遠的目標不但不是阻力,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感受正在經歷的意義。心流體驗所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幸福,它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變成了“現在的快樂即未來的成果”。

上圖顯示,如果任務難度大而技能不足時,我們會感到焦慮;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務太簡單時,我們就會感到乏味。只有當難度和技能匹配時,心流體驗纔有可能出現。

教育者,尤其是家長,往往將奮鬥和痛苦錯誤地同化(爲了保護孩子),他們所犯的通病有兩種:一是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二是把他們和所有的挑戰隔離。在給孩子創造舒適生活的過程中,如果剝奪了孩子奮鬥的機會,就是剝奪了他們體驗心流以及克服困難的經驗。

只有能力與任務匹配,纔能有心流體驗,完成任務後帶來滿足/幸福感。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這裏,希望我們能走出“溺水模式”,能在很多事情上都能有心流,快樂的做事。


作者:箜

若是同頻夥伴,歡迎留言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