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會向誰求助?是家長嗎?

近日,又有一則新聞令家長心痛不已。

楚天都市報10月15日訊:母親胡蓮在江蘇大學三食堂旁擁抱告別後,21歲的湖北浠水籍大學生袁健轉身朝母親離開的方向看了幾秒鐘,然後在手機上寫下一段話,接着走進學校的A1棟教學樓,爬上6樓,從一個衛生間的窗口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他在人世間最後一條訊息:不知道爲啥搬宿舍能好好學習?



這是一個從小到大的乖孩子

10月9日上午,國慶長假剛剛結束,黃岡市浠水縣的胡蓮突然接到了兒子班長張軍的微信,“阿姨,袁健今天沒有來上課!”

胡蓮趕緊給兒子打電話,電話沒有接通,她只好發微信,微信也沒有回覆,這讓她感到有些擔心。

2017年,袁健以超出當地一本線70多分的好成績,考入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這讓胡蓮非常自豪。

在胡蓮眼中,兒子從小到大一直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中上游位置,從沒有讓她太過操心。袁健的性格也比較開朗活潑、懂事,即便在最容易叛逆的青春期,他也沒有和父母產生過大的矛盾,和同學的相處融洽。

可能是因爲第一次離開家鄉和父母,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袁健的性格變得內向起來,在大學的學習也遇到了一些問題。2018年下半年起,胡蓮放下手中的事情,到學校陪讀。

母親的到來,緩解了袁健的壓力,除了在大二時留了一級外,袁健的學習生活步入了基本正常的軌道。

今年9月7日,因疫情原因離校大半年時間後,袁健再度重返校園,開始新學期的學習。開學前,胡蓮跟兒子商量好了,這學期她不再到鎮江陪讀。

沒想到,才過了一個月,胡蓮就接到了兒子沒上課的消息。


我發自內心抗拒以這類新聞熱點來作爲育兒題材寫作內容。

但是,今天羣裏的媽媽轉發這位江蘇大學生的新聞,其他幾位媽媽紛紛發出的感慨,引起了我的重視。


如今,孩子自殺新聞比比皆是,學習不好被父母 斥責,孩子自殺;學習好的孩子,也要自殺。

是啊,開心最重要!

這屆家長已經別無所求,只求孩子開心了,因爲可以保命啊!

那麼,怎樣的生活是令人開心的呢?

當你考試成績不好,你會開心嗎?

當你成年後鍾情於某個異性,可對方不喜歡你,你會開心嗎?

當你畢業後尋找工作不順利,屢屢挫敗,你會開心嗎?

。。。。。。


今年暑期檔,《以家人的名義》中,賀子秋問養父李海潮:“爸爸,人生只要開心就可以了!對吧?!”

暖心老爸李海潮搖搖頭回答:“開心,很容易嗎? 不,開心太難了,人的一生呢,有很多溝溝坎坎,你要怎麼跨過去呢?”

看到這裏,我相信很多家長心裏會有一個判定:是啊,受挫能力非常重要,這些孩子就是太嬌氣了,沒有受挫能力!

通常,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問題的第一層面,卻沒有看到這個問題海平面下湧動的暗流。

賀子秋爲何能和李海潮討論這個“開心”問題呢?

你的孩子會和你討論這類問題嗎?

你會怎麼回答?

這纔是育兒過程中最關鍵的點。

要知道,李海潮是一個同理心非常強的父親,他永遠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劇中,鄉下的小姨再三叮囑子秋要乖巧才能討好養父的愛,李海潮很早就感受到子秋內心寄人籬下的自卑情緒,假借喝醉酒指責小姨的錯誤認知行爲。

正向養育中再三提到:孩子感覺好時,他們會做得更好!

那如何讓孩子感覺變好?


很多媽媽會說:我是要聽孩子的想法呀,但是他不跟我交流啊!

是啊!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爲何不是第一時間向家長求助呢?

作爲家長,我們有否想過:這難道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我們家長的問題嗎?

《法國媽媽育兒經》裏說到:接受“孩子是有思想的”,並把它作爲第一育兒原則,那麼許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正向養育方式:認可孩子的負面感覺、聆聽孩子的想法、給與孩子無條件的愛,就能讓孩子感覺變好。

李海潮和賀梅的那段對話,作爲一個大男人,他心細如髮,關注子秋的心理健康,這是很多親身父母都做不到的。

他知道自己哪怕做再多,也彌補不了孩子內心最柔軟的那部分。


賀梅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去愛孩子,恰恰是給了子秋最大的傷害,這和當今社會家長們的“我這麼做是爲你好!”是相似的。

而李海潮,纔是真正關心子秋的那個撫養人,他完全是從孩子的內心需要出發。

他能給與孩子關心和愛,但是人類最核心的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卻是來自父母雙親。

漫長的養育孩子過程中,我們和孩子的互動方式,不是爲了“贏了孩子”,而是要“贏得孩子的心”,只有在這種平等的情緒流動中,孩子遇到困難纔會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而我們無條件的愛才是他們克服人生困難的勇氣來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