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教育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時代。

    今晚有幸拜讀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副主任曹培傑博士的文章《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學校變革》一文,爲我們勾勒了一幅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學校圖景。

    曹博士指出:教育和技術之間存在一場持續不懈的競賽。當教育的發展速度超過技術時,就會給經濟增長帶來明顯的人才紅利,反之則會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失衡。

    當前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技術創新,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活躍期。而教育仍未擺脫工業化印記,以至於我們把機器製造得越來越像人,卻把人培養得越來越像機器,這不僅制約着教育功能的發揮,而且導致經濟社會轉型面臨危機。

    今天人工智能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

    那麼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1.學習方式的變革。宋新國是北京十一學校的物理教師,他用“混亂“形容自己的課堂,二十幾個學生形態各異,有在專心閱讀教材的,有在三三兩兩分享交流的有,在實驗探究的,也有在拆卸自行車的,看似很亂的表象背後是學生突破傳統學習的深度學習。

    傳統教育存在重書本輕實踐的傾向,僅靠死記硬背就可以掌握的能力,逐漸失去價值,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做得比人好。

從“學以致用“轉向“用以致學”。

      2.混合式教學。要打通線上線下的教學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能自己學會的內容全部教給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來完成,學生自己學不會的或需進一步挖掘的內容,再由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線下教學指導,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3.建設體系化的素質教育資源,是學生開展線上自主學習的前提。

      4.大單元教學。過去我們習慣於遵從教材編排順序,以知識點爲載體,以章節和課時爲單元按部就班開展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注重系統性知識學習,操作性強,但容易把知識變成“知識點”,導致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未來的學生學習應該是這樣的,①主動。採用主動、探究、遊戲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習知識,養成個性培養能力,②深度。鼓勵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深度學習,③無邊界學習。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區、科技館和企業,任何可以實現高質量學習的地方都是學校。

    對於每一個學科來說,隨着教學的不斷深入,達到了學科知識的最深層次,一定會表現出跨學科的特點,跨學科學習應運而生。

    謝家灣小學將原有10多門課程整合爲閱讀與生活,數學與實踐,藝術與審美,運動與健康,科學與技術等5類課程,上午以長短課,跨學科教學,合作教學等方式實施,下午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社團課程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開設生活實踐,藝術創作,思維拓展表達交流,提鍛鍊,5類72項社團活動。

    學習空間再造。學習空間成爲以學校的關注重心。①靈活。創新的教室佈局,配備可移動。易於變換的桌椅設施,支持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②智慧。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通過數據爲每一位學生提供學習課程體檢表。可重組拓展學校的公共空間,促進學習區、活動區和休息區的相互轉換,彌合了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

    曹博士的這些觀點,以前聞所未聞,看了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未來看似遙遠,其實就在眼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教育變革風起雲湧,未來的教育與社會緊密相連,培養新時代人才教育所承擔的功能和責任,更加迫切。

    作爲一名教師,從現在開始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學習教育教學知識,學習信息時代新技術的運用,創新課程體系,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以蓬勃的活力,不懈的追求去迎接未來智慧教育的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