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誤解自己,別讓精神意識將我們逼入困境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90)

意識的誤會

意識的定義:人的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這就是我們對意識的普遍認識,意識是人對於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被界定爲人的精神活動。我們還發現了無意識和潛意識,將意識的功用研究得很透徹。但是,我們都不清楚意識的根本性來源,將無意識和潛意識視作與生俱來,已是我們對於意識來源的終極認識,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最根本的意識是什麼?意識來自哪裏?

弗洛依德發現和指出了無意識和潛意識的反應機理與倫理作用,他忽略最重要的一點,意識的來源和意識的本質,他從生命倫理出發的分析指出了意識的多層次運行,他對意識的理解仍然是精神性反映,僅僅是人的主動或非主動行爲。其實意識豈只反映於人的心理及行爲,意識的更本質的存在與作用被忽略了,意識實際上被誤解了。

意識的意義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意識就是存在的呈現,意識就是存在的表達,意識就是我們感知中的存在。存在是以意識的方式存在的,意識就是感知信息的運動,意識就是感知運動的主體,承載意識的就是生物及我們,感知體就是意識體。說我們是生命體,顯然不如說我們是感知體和意識體更準確。我們只知道意識的後期運行及作用是片面的,我們將意識看成精神的、主觀的、概念的、倫理的甚至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片面的理解。其實,意識不但遠遠超越了我們的主動行爲、左右着我們的存在,意識就是我們的存在,我們有怎樣的意識,就在怎樣的存在。無意識和潛意識仍然只是我們的行爲意識,意識並非只供給我們作爲行爲的依據,意識更重要的作用是存在形態的呈現與表達,對於我們,事物的存在就是意識的存在,存在只能以意識的方式存在。意識就是我們存在的基礎,意識的形態就是我們存在的形態。

我們一直把精神意識和主觀意識當作意識的主體,這是一個莫大的錯誤。在意識的構成上,我們的感知意識,即在感知運動中產生的意識是意識構成的基礎和主體,這在無意識和潛意識之前的感知意識不是我們的行爲意識,它是存在的意識,它纔是其後所有類型意識之母。感知意識就是存在的基本形態,所有的生物就只有感知意識而不再具有其他類型的意識,因此它們和存在共爲一體,從不分離。而我們人類則不同,我們在本能感知意識基礎上進行了精神的加工與創造,我們由此生成了各種各類的精神意識、行爲意識和思想意識。加工整理後的意識已經被我們主觀化,大部分應用的意識都是我們主觀的精神意識。最嚴重的是,我們將基本意識與存在相剝離,讓意識運行在我們主觀模式的基礎上,這就是說,我們創造和建立了脫離存在的主觀意識模式,我們讓自己就存在於這樣的意識模式之中,並且,我們將這樣的意識模式看作了客觀存在,我們就在這樣的客觀存在中漸行漸遠,糊塗至今。

正因爲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意識,我們才讓主觀意識如此架空存在。我們在自己的意識之上飄浮,我們在自己的意識之上流浪,我們在自己的意識之上受難。這就源於我們不懂得意識的本質和來源,我們誤解了意識,我們誤用了意識,我們的無知讓意識成爲了災難性的存在,我們讓意識把自己推入困境。直至今日,我們還不知道,存在的災難就來自於我們的意識,而我們對意識的存在真相一無所知,我們竟然對感知意識毫無意識。

雖然我們已經用意識製造了災難性的存在,但要我們明白意識就是存在是困難的,我們極容易將這種關係看成是唯心主義觀念,我們的對意識的概念已經錯得不能自拔。若干年來,我們只爭執於意識來源於物質還是物質來源於精神,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這種雙錯的選擇中。我們不知道,對意識的誤解導致我們誤會了存在和誤會了自己,我們始終都是被意識造就的,世界也是被意識所造就,意識構成了我們和世界,但我們卻不瞭解意識的存在,這是多麼巨大的遺憾?

從複合意識到綜合意識,我們的精神活動已經將意識構築成重重壁壘,這在一切存在之上的意識縱然繁茂如林,但它們的根則無不生長於存在的根本——感知意識,幸好,這個意識始終與存在同在,永遠不會分離。(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