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隨記



上圖是我倒包下的玉米皮時看見的一幕。一戶挨着一片乾枯了許多年(下雨時除外)的河坑的人家,正用抓土機把河坑裏的土抓起來,再用翻斗車把土運到與他家現在的住宅齊着的河坑裏場景。

目的,不用說,便一目瞭然了,旨在把原來的河坑的一面變成自家的宅基地,一面變成深深的窯坑。

其實,在農村,這樣的情況多了去了。許多原來遍佈在村裏的小河,都被村上廉價賣給靠近的住戶或有頭有臉的人家,添平後做了宅基地蓋上了房子。

而去年有一原本在天子腳下發展事業已有許多年了的農民企業家的兒子,聽說家鄉附近不久就要建雄安新區了,又聽說可能的話在幾年之內,自己所在的村莊也有被規劃的可能,便放棄了城裏的事業,攜妻挈子,還有兩位已進古稀之年的老人,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老家,租地,種起了綠色無污染的環保紅薯。並給設在自己家的“公司”起了帶土的名字“小土墩兒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紅薯及紅薯粉的種植、加工及外賣等相關事宜。

地好租,只要願意出租金,又能達到租戶的滿意,租地不成問題。只是,幾百畝的紅薯下來,就得有幾個地窖儲存。

在哪挖呢?自家的院兒裏不願挖,就把眼睛盯在靠近他家宅基地(坐北朝南的)左邊的河坑(原本是承載雨季雨水的地方)了。

於是,找車、拉土,墊。緊跟着便找挖地窖的師父,連續作業,在墊起的地面下挖了五個深不可測(目測。因爲自己不知道具體多深,就暫且用這四個字代替了)的地井。

新墊的,即便一邊墊一邊用大牙子機軋,幾米深的土,沒有堅實的地基也是萱的呀!所以,第一年,有雨水的季節挖的五個地窖就塌陷了兩個。

可挖出的紅薯不能等呀,於是,又請來似乎連夜修復,第一年的紅薯總算安全入窖了。可誰又能想到,今年的雨水比去年的還勤。而且,每次的降水量都還不小。以至,原來從各家各戶流下來的雨水都積在了一處,即他家墊起的搭着架子種着絲瓜的萱土處。

這場暴風雨來的實在突然又猛烈,我家老宅裏乾枝的大樹被颳倒了好幾棵,許多的莊稼杆兒也被成片成片的颳倒了。今兒(農曆七月二十三)去趕集的路上,見這家的絲瓜架連同絲瓜秧都匍匐在了地上。靠近路邊的兩個地窖又塌了。

前陣子聽說,他老父親想喫絲瓜了。親自去摘時,由於裏面長着的半人多高的雜草遮住了井口,老爺子一不留神掉進了地窖。最後一個過路的聽見有喊聲,支楞着耳朵聽了會兒才確定了地方,才喊出他家裏的人把老爺子救上來了。片刻不停送醫院,經檢查,老爺子的肋骨被摔斷了三根,至今還在醫院躺着呢。

事到如今,不知道這家人會怎麼想。


                      2020.10.2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