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我文學的啓蒙老師——《古文觀止》第58篇《司馬錯論伐蜀》第一部分

- 01 -

《古文觀止》是清人所編的文學讀本。之所以起名爲觀止,是因爲該書所選的均是從東周到明代讓人歎爲觀止的佳作,是歷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學者正是通過這本書敲開了古典文學的寶藏。猶太人有句格言:“學習即重複!”《塔木德》還說,“只要把一本書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讀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書。” 他們認爲: 凡是把一本書讀100遍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國,有一個人就把《古文觀止》讀了100遍,最後成爲了文學大家,他就是享譽文壇的大師——巴金!巴金老先生談他的寫作之路時反覆強調《古文觀止》一書對他文學啓蒙的正要性: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雖然當時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兩百多片文章儲蓄在腦子裏面,寫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謝我那兩位強迫我硬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啓蒙老師。我後來的創作都跟這個“啓蒙老師”很有關係。

- 03 -

而《古文觀止》這本書,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閱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市面上的書很多的釋義是在文後,對應看起來很費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時還要查字典,特別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較早,看起來就很喫力。筆者自己就有過好幾次雄心萬丈開始,又垂頭喪氣放棄的經歷。所以今天借簡書這樣好的平臺,整理古文觀止全書的學習文本。自己學習也與簡友們分享。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

- 04 -

那麼,我們今天來學習第58篇《司馬錯論伐蜀》第四部分(戰國策)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

(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面前進行了一場爭論。司馬錯要攻打蜀國,張儀說:“不如攻打韓國。”秦惠王說:“請你們說說各自的見解,讓我聽聽。”)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huàn]轅、緱[gōu]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

(張儀回答說:“應先與魏、楚兩國表示親善,然後出兵三川,堵塞轅、緱氏兩個隘口,擋住通向屯留的路,讓魏國出兵切斷南陽的通路,)

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楚國派兵逼近南鄭,而秦國的軍隊則攻擊新城和宜陽,兵臨二週的近郊,聲討周君的罪行,(隨後)乘機侵佔楚、魏兩國的土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周王室知道已經不能拯救自身,一定會交出九鼎和寶器。我們佔有了九鼎,掌握地圖和戶籍,挾持周天子,用他的名義來號令天下,天下沒有敢於違抗的,這就能建立王業了。)

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衆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爲利。

(如今,蜀國是西邊偏僻(落後)的國家,戎狄爲首領。攻打蜀國,會使士兵疲憊,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即使奪取了那裏的土地,也算不得什麼利益。)

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我聽說:‘爭名的要在朝廷上爭,爭利的要在市場上爭。’現在的三川地區和周王室,正是整個天下的大市場和朝廷,大王不去爭奪,反而與那些野蠻的人爭奪名利,這就離帝王之業遠了。”)

本文待續——

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讓我們緊隨巴金大師的步伐,由此開始文學創作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