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史記》|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記載了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的生平事蹟。司馬穰苴本姓田,是齊國田完的後代。晏嬰認爲穰苴“雖田氏庶孽”,然而“文能附衆,武能威敵”,所以將他舉薦給了齊景公。景公與他討論了一些軍事方面的事務,認可了他的才幹,任命他爲將軍,出兵抵禦燕國和晉國。穰苴擔任將軍十分負責,士兵的食宿問題他都會親自安排,同時把自己享有的資產與糧餉分發給士卒,對身體瘦弱的士兵也會特別照顧,三天之後便整頓、操練軍隊。晉、燕兩國的軍隊紛紛撤軍,解除了對齊國的攻勢,穰苴出兵追擊,收復回了疆土,班師回朝時受到了齊景公和諸位大夫的夾道歡迎,被提拔爲了大司馬,因此得名“司馬穰苴”。沒過多久,遭到大夫鮑氏、高氏以及國氏等人的陷害,被罷免了官職,不久後病死。他的後人自立爲齊國國君,“用兵行威”都效仿穰苴的做法,得以“諸侯朝齊”。

    司馬穰苴最出名的事蹟莫過於“問斬監軍”:起初,穰苴認爲自己“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所以建議景公挑選一位寵臣來做監軍,景公應允,派莊賈前往。穰苴與莊賈約定好第二天中午軍營相見,結果莊賈沒當回事,一直沉浸在朋友的餞行之中,誤了時間。穰苴認爲“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便要以軍法治莊賈的罪,莊賈畏懼,差人向景公求救,還沒回來,就被穰苴斬首示衆。後來,使者乘馬車闖入軍營,要來赦免莊賈,穰苴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又要以“馳三軍”的罪名(駕車在軍營中飛馳)問斬使者,又因“君之使不可殺之”殺死了使者的僕人與馬匹,砍斷木杆,用以警示三軍,回報景公後,穰苴就率軍出發了。如此看來,“斬監軍”這一齣戲本就是穰苴策劃好的,目的就是爲了樹立威信,讓三軍將士敬畏軍法,絕對服從軍令,這纔有了後來的嚇退敵軍,收復疆土。

    齊威王曾讓大夫們整理古人留下來的《司馬兵法》,同時將司馬穰苴的治軍方法附在了裏面,並乘機改名爲《司馬穰苴兵法》。太史公認爲此舉有點擡高“司馬穰苴”的地位,古人的《司馬兵法》“閎廓深遠”,而穰苴不過“區區爲小國行師”,並不能與這部兵法相提並論,齊威王實在有點擡高自己世家的嫌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