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秋,長江之歌(14):東湖——屈原流放中“澤畔行吟”

長篇散文遊記·連載


10月5日(3):武漢東湖

        一行人依依不捨地離開琴臺,準備去東湖景區。我們就此與那位北京姑娘分別,互留通訊。我們乘電車,從西岸的漢陽駛過雄偉的武漢長江大橋,到東岸的武昌,不多久便到了東湖。

        嗬喲,好大一個湖泊!大家不禁歡呼雀躍起來。但見湖水清澈,綠波鼓浪,極目遠望,水天一色。據說東湖的水面十分遼闊,有33平方公里,約爲杭州西湖的6倍。湖的對岸有一山,形似日本富士山,名爲珞珈山,在這煙雨朦朧之時,影影綽綽,似有似無。


         湖邊,排排垂柳隨風飄舞,與拍打堤岸的綠浪嬉逗。一片水域被長堤圈起來,是一處天然泳池。走在堤上,風吹浪打,行走暈眩。



        繼續沿岸慢慢走着,女伴們都打起雨傘。這時候的東湖,差不多就爲我們而開,幾乎沒有遊人。沿着湖的右岸順時針而行,前面有一處環繞的松林,空地上高聳一尊白色雕像,一看便知是大詩人屈原。高昂的頭使鬍鬚翹起,目光炯炯有神,兩手握着詩卷,衣衫飄逸,一副正氣凜然的雄姿。有一個細節似乎頗含深意:在石像基座上有一凸形圈圈,上面刻着水狀波紋,似乎象徵着屈原激情、坦蕩、憤慨皆如滔滔大江,而大詩人又是投汨羅江自盡的。



        武漢東湖爲何有屈原塑像和紀念館?原來在流放時屈原到過東湖。 

        在塑像後面是行吟閣,三重四方飛檐樓閣,琉璃碧彩,氣勢莊嚴。行吟閣中陳列着屈原生平事蹟,讓我們重新感受了他愛國愛民的一生。閣內建築佈局非常別緻,除了窗欞雕花的獨特流暢外,還有一對盤龍似的樓梯,繞柱旋升。我們興致勃勃攀緣旋梯上了三樓,見四周又有許多雅緻的窗欞,從中望出去,便可覽盡湖光山色。樓外一片濛濛雨霧,遠處的“富士山”幾乎看不清。一艘快艇突然出現在湖面,飛馳而過,劃出一道深深的浪槽。我們簡直被這綠色的湖迷住了,歎爲觀止。


        東湖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清河橋古橋遺址);三國時期,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讚美東湖;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臺題詩……

      (來自景區介紹)


        儘管依戀不捨,但還是不能久久流連,一則雨水早把衣服打溼,二則要趕回漢口碼頭乘當晚下九江的船呢。

     (待續)



        注:此文(原標題《1983·秋,長江召喚,我們出發……》,爲了標題更具時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練,故改之)是記敘散文體裁中的遊記,且是沿着時間場景順序,以日記形式和場景變換爲行文結構(進行連載);同時,爲了使內容更加豐富,採取“時空疊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間的不同時段的內容。

        本文爲作者斷續歷時11年於1994年底完成,然後壓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強了文中歷史事實、時代特徵、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史料性與真實性,儘可能做到顧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2020年6~10月第二次修改,對第一次增改再次補進文史地情內容,進一步加強了行遊中從感受到感悟的內心演進,並修辭潤色完善;全稿約8~9萬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