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邊城

這本書還是緣起於高中語文教材的節選,多少年過去了,翠翠的名字一直在腦海中縈繞,一直想找機會把這本書看完。

這次終於看完了,一直以爲是長篇小說,但其實是一部中篇。

從文先生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於作品的美學藝術,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隨便寫一點感想吧!

小說地方風味兒確實很濃,慢悠悠的小城是中國熟人社會的一個縮影。

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不管是爺爺,翠翠,還是船總的兩個兒子,還是其他鄉鄰,都有着如水一般的品質,簡單,乾淨,美好!

或許是方言的緣故,或許是看得沈從文的書比較少,整體讀下來,感覺很多語句和用詞很不順暢,不像有些小說,讀起來很快。有時候一句話要讀兩遍才能完全體會其中含義。

印象最爲深刻,也最觸動我的地方是,那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中,翠翠不停地喊着爺爺,想要叫醒他,最後發現爺爺永遠地睡去了。

相依爲命的爺孫倆的日常本是充滿歡笑的,然而,在爺爺死去的那一刻,所有的歡笑便隨着暴風雨的離去而煙消雲散,只剩下翠翠痛徹心扉的哭喊和無盡的淚水。

這場生與死的告別來得太突然,如果發生在晴天,或許翠翠的痛會減輕很多,可人生哪有那麼多的晴天!

如果說翠翠的愛情之路只是遇到了坎坷,那麼,爺爺的離去便是翠翠生命之路的轟然崩裂,這樣的打擊,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十幾歲的不諳世事的少女所能承受的,畢竟,在找到愛情的歸宿之前,爺爺是翠翠唯一的情感寄託。

很少因爲讀書而落淚,可看到這裏,我不禁動容,眼裏像是進了沙子,心生憐憫、憐惜、憐愛——苦命的翠翠!

偉大的藝術往往都是悲劇性的。

我想大概是因爲悲劇所帶來的疼痛更能直擊人心,拷問靈魂,又或者從人性的角度,現實的悲劇是人們心知肚明卻不願、不想、不敢面對的吧,只好以藝術的形式來呈現——正如死亡之於人類。


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和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夥伴是一隻渡船和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

一切總永遠那麼靜寂,所有的人每個日子都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裏過去。一分安靜增加了人對於“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在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各在分定一份日子裏,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他們生活雖那麼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命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爲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處,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也就更近於胡塗一點罷了。

翠翠對祖父那一點兒埋怨,等到把船拉過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個老人後,就完事了。但是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

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過這樣的熱鬧,留下一個熱鬧的印象,但這印象不知爲什麼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談話時,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緻,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