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雲和她的《敦煌小畫家》


晚秋敦煌,明顯涼爽了許多,但色彩較前更斑斕,出門,即是享受。

作協通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趙劍雲《敦煌小畫家》交流分享會,10月25日下午三點,在圖書館書吧舉行。

我提前十分鐘到,好久沒來,十分想念,書多環境好,正合心意。

              初次見面

等待時間,敦煌的文朋詩友,陸續來了不少,大家都是相見歡,互相問候,簡單瞭解寫作狀況,很友好,也很開心。

一邊,心裏也暗自揣測,趙劍雲,名字很陌生,是男是女,是第一次來麼,書名起的這麼接地氣,也對敦煌情有獨鍾?

主持今天分享會的夏惠,是作協祕書長,人長的帥氣,聲音有磁性,一直以來,就喜歡他張馳有度的主持風格。

當他微笑陪着一位女士,不急不緩,步入書吧,就坐。

我想,應該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趙劍雲老師。

果不其然,主持人開始介紹,瞭解,也從此刻開始。

趙劍雲,女,《飛天》雜誌編輯,甘肅兒童文學八駿,八零後作家,出道早,十九歲開始文學創作,到目前,已出長篇四部,短篇小說集兩部,並獲得各種獎項。

一邊聽,我一邊觀察。

這是一個內秀的女子,着比銀灰稍深,上面點綴米色小花的旗袍裙,直髮過肩,大眼睛,皮膚白淨,有一點點嬰兒肥,恰到好處,看人的眼神,溫和,平靜,頗有大家閨秀風範。

一看之下,就很舒服。

都說女人看女人,比較挑剔,我卻覺得,絲毫沒有違和感,只覺趙劍雲老師兼具女子的溫柔和知性,內斂,沉着。

        《敦煌小畫家》


這是一本少年兒童圖書,從起意書寫,到成書,用了四年時間。

趙劍雲老師說,以前主要寫都市題材,寫《敦煌小畫家》,前期準備做了很久,查資料,一次次來敦煌,來莫高窟,實地觀察,體會當時當地情景,費了不少心思。《敦煌小畫家》這本書,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敘述,故事發生在七十年前,父女倆穿越河西走廊,顛簸而來,十一歲的欣潔,初到敦煌莫高窟,從不接受,到逐漸瞭解,進而喜愛壁畫,自己學習畫畫,跟隨着父輩們腳步,逐步成長起來的這樣一個故事。

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大悲大喜,只有虔誠,堅守,唯如此,代代接力,才得以保護,這珍貴的藝術寶藏。

中間,穿插了精彩片段朗讀環節,由敦煌和青海油田朗讀愛好者,分別朗讀,富有感情的聲波,讓人不知不覺,沉入其中。而優美的語言,像彩色錦緞一樣,光華四射。

印象深刻的一句“寒冷的西北風還是擠了進來。”一個擠字,多麼形象。

《敦煌小畫家》這本書,不僅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還被納入2019年中宣部“優秀青少年讀物出版工程”。

作家趙劍雲,以一顆赤子之心,爲兒童文學園地,植入了又一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養分。

                分享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

趙劍雲老師,用她平和而富有魅力的談吐,讓我們獲益不少。

談到寫作,她說,要注意細節,一定要真實,就小說而言,人物可以虛構,細節不可以。爲寫《敦煌小畫家》,每次來敦煌,都要對比照片,閱讀原始資料,查看當時人的着裝,酒坊、油坊位置,當時氣候,當地種植作物,等等。

寫作,是個苦事情,一定要堅持,寫好後,要反覆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能着急。

寫作,年輕時靠靈感,之後要靠經歷,要加強閱讀。

語言,尤其是兒童文學語言,要美的像水洗過一樣。

傾聽這樣的“溫馨提示”,感覺像春風撲面,有一種別樣清新,透亮,又似一束柔和光線,直抵雙眼,心坎。

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段話:

“今天,在莫高窟,我有點恍惚。雖然,我沒有把這本書,獻給它,但在我心裏,我已經獻給了它。這是我對第一代守護者的虔誠和敬意!”

我鼻子有點發酸。這是付出者對付出者,發自內心的相惜,是心靈書寫者,對先驅的禮讚。

最後,作協主席李茂錦先生,也談了感受,對敦煌的寫作者,給予鼓勵。

接下來簽名售書,作家趙劍雲老師和參會者合影留念,添加微信。

我站在一邊,想起葉舟,想起“敦煌女兒”樊錦詩,想起那些默默的守護者,書寫者,正是他們,這種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才爲古老而年輕的敦煌,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爲家鄉人,我們,不該做出點什麼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