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放逐

歷史上有許多次的放逐。當然是些留芳千古,或者遺臭萬年的,否則我們也不能讀到。耳熟能詳的,大概是前者多些,尤其是那些既從政又能寫文著詩的人。

想在想來,這是有些道理。一代一代過去,惟有文章千古留存,也叫我們,因文而認識斯人。當然,說詩人也可。

既經放逐,條件當然改變了,薪資待遇當然下降了,生活環境也從水土豐美之地到了窮鄉僻壤,甚至窮山惡水。

沒有改變的,是他們的詩心。所以依然寫作。留下了可供千古吟唱的佳句。

所以放逐的事上,於他們的家人來說,生活質量下降了。於孩子來說,教育條件變差了。於他們自身而言,生活反而是又一番風情。

比如蘇軾,被貶之後,不僅得嘗佳果,還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句。

所以這放逐,反而讓他們有了別樣的經歷,不僅有詩,還有了遠方,甚至有了美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