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爲的錯就真的是錯了嗎


人如果喜歡歸咎問題,一般都是錯誤性的,只有自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才能讓自我感覺誠實。

而如果是好事,我們一味的攔在自己身上,就被被定義爲不謙虛。

這是違揹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

從我們開始記事起就被教育,做人要謙虛,不能過於驕縱。

但卻沒有定義當我們把不好的問題歸在自己身上是不是美德。

有沒有感覺很擔當不知道,但讓人感覺老實是事實。

按現在的意思理解,老實在這裏或許是個貶義的。

其他不講,就感覺這個,很多人會出現逃避問題。

比起老實,還是寧願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

有的時候,因爲局勢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錯誤,不得不背上這個鍋的時候,這又是另一層概念了。

承認了錯誤不一定就是真的做錯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在意事情的本身,而是在意結果。

如果承認錯誤,我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承認了能怎麼樣。

就算真的犯錯了,知錯能改也是美德。

人無完人,在我們犯錯的時候及時吸取教訓,可以促進成長

但我們因爲某些事妥協的時候,這個錯是不是真的也沒那麼重要了。

這是成人的無奈,生活中的成長。

很多事和人不是我們能改變的,只能去改變自己。

換句話說,別人不知道什麼情況,但我們能改變的,這些都不是事。

從被動的行爲到主動的行爲,主動接接受的東西往往更容易讓我們吸收。

讓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比讓事情隨意發展更有節奏,我們也有處理的方向。



我們以爲的錯,就真的錯了嗎?

一件事往往是複雜的結合體,沒有誰對誰錯的概念,看你怎麼理解。

但一個不變的事實是我們在這個錯誤的事情當中學會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樂觀的心態。

做錯事情讓我們體會不爽的感覺,但換個角度想我們能得到的卻比這個感覺多得多。

在工作中犯錯,我們可以分析是否對業務的不熟練造成的,或者是因爲自己的粗心,或者說這件事是否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這都是自身的問題,也是我們能做的。

能講的清都還好,就是講不清的自己理不明白。

就像人際交往,有一層的關係是叫清官難斷家務事。

之所以難斷,因爲事情比較複雜,二來本身就沒有對錯的問題,而是個人的感覺所產生的。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自然有不一樣的觀點。

你說孰是孰非,能拎得清的?

“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觀點”

我們以爲的錯是自己的寬闊心態,不拘小節。

我們不在意對錯,就無所謂承不承認對錯了。

別人改變不了,那就改變自己。

有的時候我們會有矛盾的心裏,總是覺得應該讓對方表示態度,我們才能以對等的方式回饋,這就會有一個問題:誰做那個第一人。

每個人都會有這個想法,誰先去做呢?

最後就解釋了:看我願不願意做吧。

我們能做到的,那是智慧的表現。



總結在最後:

我們以爲的錯並不一定就是錯的。我們承認了錯誤是我們心胸寬廣的表現。

這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美德。

所沒有什麼不肯低頭的,比起樹敵,結交更多的朋友可以有助於我們走的更遠。

無論犯的是什麼錯,做個高傲的人總能讓我們感覺身心疲憊。

因爲你不知道當你放下一切的時候,好運就會產生。

我們可以在生活的漣漪中,尋找對我們有利的因素,自己才能輕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