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間的衝突,如果你用的是這兩種解決辦法,那你就錯了

小Q和小E一個七歲一個八歲,是鄰居,兩家相處的非常和睦,他們經常在一起玩。

有一次,小Q的媽媽帶着他到小E家玩,他們因爲一個汽車玩具你推我搡,本以爲鬧一會兒就沒事了,誰知倆個小傢伙還真的動起手來, 小E媽媽趕緊把他們拉開,小Q媽媽帶着小Q回了家。

回家後兩個媽媽是這樣處理問題的:

小Q媽媽平時管教小Q很嚴厲,回去後就把小Q打了一頓,警告他說,以後要是再打架生事,就要捱打,還不準看電視、玩遊戲,後果很嚴重。

小E媽媽爲人溫柔,她語重心長地告訴小E,和好朋友打架是不對的,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媽媽會傷心的,以後如果出現類似的事要學會剋制和謙讓。

表面看兩個媽媽的處理方法沒什麼不妥,但是兩個媽媽的處理方法對兩個孩子的未來有什麼影響呢?

小Q長大後和別人合夥做生意,合夥人不誠信,小Q考慮大局,一度忍讓,只是委婉地提醒了合夥人要期自己改正,可合夥人非但不聽,還損害了公司的利益,爲此小Q和其發生衝突,徹底決裂,公司隨之破產。

小E長大後文質彬彬,但女朋友抱怨他是個慫包,沒有男人味兒。一天晚上和女朋友坐公交車回家,女朋友和一男人搶座位發生口角,女朋友期望他揍那個渣男,小E說事情不大,不和那些沒素質的人計較,要是女朋友有生命危險,他肯定出手相助。

女朋友覺得他說得不無道理,可總覺得小E處事窩窩囊囊,有心想和他分手了。

不難看出,兩個媽媽當初的處理方式還是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兩位媽媽的本心是好的,把孩子們“錯誤”表達情緒的方式制止住了。

但她們不知道,孩子們在發生衝突時,情緒的能量會迅速上升,腎上腺素被大量分泌,在扭打哭鬧時,情緒能量會慢慢耗盡,很快孩子們就會又開心地玩在一起,這是身體自動釋放創傷的過程。

年幼的孩子對沖突等各種體驗沒有是非評判,全然經歷和體驗過,纔不會恐懼和執着一種狀態,發展出真正的理智和自由健康的心智。

結論:

面對小孩子的衝突,父母不要干預,纔能有效避免留下創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