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論語」19.17:親喪自致情難已,惻隱之心仁之端

「子張篇第十九」17

【原文】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譯文】

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人不會情不自已,若痛失所愛就會。”

【註釋】

“曾子”,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46歲,以孝親守信聞名。作《大學》。

“諸”,“之於”的合音。

“夫子”,此處指孔子。

“自致”,意即情不自已。“致”,盡心、盡力,此處指真情不能自已。

“親”,愛也。通常是解作“父母”,亦可從,只是不如前者含義更廣。

“喪”,喪失、死去。

【評析】

人有理性,通常不會任由情感不受控制地宣泄。但是當觸及“親喪”等情感痛點時,真情便會不能自已地流露。所謂“親喪”,即痛失所愛,不一定僅指失去父母至親。比如“顏淵死,子哭之慟”(11.10),就是孔子因痛失顏淵而情難自已。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正因爲人有情感痛點,所以纔會有惻隱之心。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由此仁之一端,人才有可能進德修己,進而“止於至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