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聽書筆記:《天潢貴胄》

《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天潢貴胄這個詞,指的是皇家,具體到宋朝,指的就是宋代的皇室。

宋代的皇帝姓趙,你可能聽說過,《百家姓》是在宋朝編纂成書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姓氏就是趙,那麼按理說,作爲兩宋四百年間的第一號家族,趙家應該英才輩出,存在感滿滿纔對吧?

這本《天潢貴胄》,就將爲你全面呈現宋代宗室的生活面貌、歷史作用,以及宋代宗室政策產生的影響。這是一本以宋朝的第一家族——趙姓皇族爲研究對象的著作,相當於站在宋朝社會金字塔的頂端,來看宋朝歷史,這樣的視角在同類著作當中比較罕見,也是本書的最大特點和價值。

首先要明確一下宗室的範圍: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他二弟太宗趙光義、三弟魏王趙廷美,這三系的後人,都算是宗室。

睦親宅和廣親宅兩大建築羣,由於宗室人口不斷增多,這兩處宅邸也都在不停地擴建,後來朝廷又開闢了開封西北的芳林苑,劃撥給宗室居住。總之,絕大多數的宗室成員,都被集中安置在首都,只有極少數的人,經過許可和備案之後,可以遷居到其他地方。

到了入學年齡,你和其他年紀相仿的宗室子弟,都會被送入學堂,接受教育,任課的是朝廷嚴格選拔的第一流大學者,教課內容是儒家經典和禮儀,跟社會上的讀書人並無太大不同,然而你不用像他們一樣,讀書參加科考。

朝廷會自動授予你一個官職,職稱上,一般都是武將,然而卻只有一個頭銜,並不會真的讓你到軍隊中去帶兵。這類有名無實的武官,被稱爲環衛官,就是“環衛工人”的“環衛”那兩個字,當然意思不同,宋代的“環衛官”是指環繞在皇帝周圍、保衛皇帝的官員。

作爲環衛官,你每天的職責是穿戴整齊,準點準時和其他的宗室環衛官一起出席朝會。但你們承擔的工作只是禮儀性的,並不用、也不能對具體政務發表意見,甚至不得跟其他朝廷官員來往,用本書作者的話說就是,“一個有形而無聲”的羣體。

宋朝的宗室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第一代宗室,也就是趙匡胤三兄弟的兒子輩,只有23人,到了第七代,北宋亡國時期,宗室成員已經多達5900多人,這也是兩宋歷史上宗室人口的峯值。

宗室是一個皇帝的後備系統,一旦現任的皇帝沒有子嗣,那麼皇位繼承人就將從宗室當中產生。

第一個案例發生在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時代,宋仁宗這位皇帝在當時和後世的風評都很不錯,如果你聽過我們解讀過的《宋仁宗》這本書,想必會有印象,宋仁宗時代基本可以算是北宋的黃金時代了。可是在仁宗晚年,宋朝卻遭遇了一個危機——皇帝沒兒子,帝位的傳承成了大問題。爲防不測,宋仁宗從他的堂兄濮王家裏過繼了一個孩子,這就是後來的宋英宗趙曙,在宋仁宗死後,趙曙繼承了大統。這就是宋朝宗室繼承皇位的第一個案例,英宗繼統。

南宋的紹興內禪,情節要相對簡單。開創南宋的高宗趙構,在早年逃避金人追殺的經歷中喪失了生育能力,而跟他血緣相近的宗室,大多都在北宋滅亡時被金人擄掠走了,只有少量遠支宗室散落民間,趙構從中選取了太祖趙匡胤一系的後人,確立爲太子,這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眘(shèn)。趙構統治時期的最後一個年號是紹興,紹興三十二年,趙構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把皇位禪讓給了趙眘,這次皇家內部的禪位,就被稱作“紹興內禪”。

從這兩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宗室的存在,在皇帝沒有親生兒子的特殊情況下,保證了皇位仍然能在家族當中有序傳承,朝局也保持了相對穩定,這就是宗室的第一個作用:充當皇帝的應急備份系統。

另外,宗室的存在,還有一個隱性的作用,就是爲朝廷推崇標榜的儒家禮法制度,作形象代言人。

儒家的宗族觀念,強調尊尊親親,就是說,對於尊長要尊敬,對於親人要親善,這種思想有助於在宗族內部建立穩固的等級系統。而社會是宗族的集合體,如果一個宗族內部的人都能遵奉這個原則,整個社會也將穩定有序。

在中國曆朝歷代,掌握實權、又有皇家血統的官員,都很有可能發展成“權臣”,威脅到皇權。宋代後期黨爭激烈,趙汝愚作爲宰相,遭到其他官員的排擠,另外,趙汝愚本人,一直保持着對皇帝的高度忠誠。這可能不完全是因爲他的個人操守,更是兩宋皇帝對宗室長期優待與約束的結果。

南宋時期,宗室成員出仕,負擔具體政務的案例,不止趙汝愚一人,所以作者說,南宋的宗室已經不像北宋那樣,在政治上毫無重要性可言。這也是兩宋宗室的一大差異。

宋代的宗室政策,極大保障了政權的穩定性。

皇家內部歷來少不了權力鬥爭,嚴重一點的,像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有後來明朝的靖難之變,這些變亂,引發的動盪波及全國;而即便是相對小範圍的皇室內部鬥爭,也往往會造成人倫慘劇,最典型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還有經常被用作宮鬥劇題材的清朝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這些皇室內部的窩裏鬥,都會造成嚴重內耗,危害國家。

對於古今中外所有實行世襲制度的政權來說,都是一個難題,通常的做法無外乎這麼幾種:一,分家模式,就像中國周朝,或者歐洲的分封制,而這顯然會誘發國家分裂;二,圈養模式,就是把皇家子孫都集中養起來,比如唐玄宗曾經在長安建過十王宅、百孫院,把子孫都放在眼皮底下,但這種做法太簡單粗放,難以培養宗室對皇帝的親近感;三,鼓勵競爭模式,讓所有皇子角逐繼承權,這方面做得最極端的要數早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旦某個王子當上蘇丹,會把他的兄弟全部殺掉,這種模式,通常都能保證素質最佳的王子勝出,也根絕了未來的爭權,但過程太血腥,顯然不適合重視孝悌倫理的中國文化。

宋朝,特別是北宋的宗室政策,把宗室從“競爭者”變成了國家的“寄生者”。前面說過,皇帝給宗室很優厚的待遇,但爲之買單的,卻是國家財政。

對宗室子弟來說,他們的精緻人生,從頭到尾都是被設計好的,只能扮演制度要求他們扮演的角色,彷彿是宋朝政治生活裏一塊華而不實的背景板。這種優越卻毫無自主的“閒置人生”,就是宋代宗室的尷尬。

總結一下,一方面,宗室必須要有,甚至越多越好,這樣才能保證皇位的傳承;另一方面,宗室又必須被邊緣化,以免他們憑藉血統資質,對皇位產生非分之想。這就是世襲皇權社會必然產生的悖論,而落實到政策層面就是,對宗室,又要大力培養,又要加以限制。這就是宋朝宗室政策形成“恩養+防範”二元模式的內在邏輯。

所以,在金滅北宋、元滅南宋這兩次改朝換代的戰爭中,宗朝宗室都沒有發揮什麼作用,並且他們的遭遇也非常悽慘:在北宋滅亡時,他們成批被擄走;而後來南宋滅亡前夕,宗室成員隨着朝廷一路南逃,在福建泉州遭遇了大屠殺,遇難者超過3000人,躲過一劫的,也多數在不久後的崖山戰役中死亡。殘存者隱姓埋名,藏匿在民間,直到元朝滅亡,纔敢公開自己的宋朝宗室身份。

這本《天潢貴胄》,我們從中歸納了三個問題,分別是:

一、宗室的生活狀況:宋代的宗室成員,享有皇家的賜名、優質的教育資源,成年後由朝廷授予官職,享受優厚待遇,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都由朝廷全部負責。但同時,他們也受到諸多限制,不能插手具體政務,只能作爲國家禮儀系統的一部分而存在。可以說,這種生活,優越但缺少自由。

二、宗室起到的作用:宗室存在的顯性作用是,充當皇帝的應急災備系統,當皇帝沒有親生的繼承人時,可以從宗室中挑選繼承人,保證皇家血脈的傳承。宗室的隱性作用是,作爲儒家禮法制度的“形象代言人”。皇帝通過他們,爲“尊尊親親”的儒家理念做具體示範,以此加強社會穩定。此外,在南宋時期,隨着限制放寬,也有宗室成員在朝中任職,處理具體政務。

三、宋朝宗室政策的影響:正面影響是,通過優厚的待遇和嚴格的防範,杜絕了宗室覬覦皇權的可能性,保證了政權內部的穩定,沒有像其他朝代那樣出現皇家內部的權力鬥爭;而負面影響則是,供養龐大的宗室,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極大負擔,同時,對宗室成員的限制,也導致了極大的人才浪費。

通過這三個問題的探討,希望你能對宋朝的歷史,收穫一個新的認知視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