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與生活智慧:《水滸傳》中武松爲什麼執意要上景陽岡?

第一篇:英雄的戒備心

在景陽岡上,武松是冒了巨大風險的。那麼武松爲什麼要硬着頭皮穿越景陽岡?他爲人處事的特點都有哪些呢?

《水滸傳》,家喻戶曉的長篇歷史小說,更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凝聚着宋元兩朝數百年的歷史人文積累,展現了中國古人關於社會與現實,文學與夢想的思考追求。書中既有驚心動魄的江湖故事,也有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而最令人讚歎的莫過於作者對人物的塑造與描繪。從108位梁山好漢到各色小人物,無不都被策劃的個性分明。而在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樂與跌宕命運之中,又暗藏着無盡的人生哲學與生活智慧。這部充滿着英雄豪傑快意恩仇的水滸傳究竟蘊含着哪些哲理與思考?他又會給我們當下的社會生活帶來哪些啓迪?今天我們就從一位經典人物武松開始講起。

在水滸傳的諸多好漢中,武松無疑是被描寫得最出彩的一個,作者施耐庵對他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如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大戰十字坡。這一個個膾炙人口,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篇章全部來自武松。而我們的話題則要從一個最著名的章節開始,景陽岡武松打虎。

當大英雄武松得知景陽岡上確實有猛虎時,他猶豫了,他是害怕的,甚至一度想轉身往回走,可是思量再三,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決定咬着牙硬着頭皮也要往前闖,即使這樣做會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險,最終武松酒壯英雄膽,獨穿景陽岡,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打虎故事美名遠揚。

《水滸傳》中的武松極要面子,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的愛面子的人和要面子的事也比比皆是。那麼,有的人爲什麼會如此的要面子?通過對武松要面子的行爲進行分析,我們又能獲得哪些爲人處世的啓發?我們就從景陽岡武松打虎開始講起。

武松,清河縣人士,排行第二,所以人稱武二郎。由於躲避官府的追捕,他經常做頭陀打扮,江湖也稱爲“行者”武松。很多人都特別喜歡武松,比如說批水滸傳的金聖嘆先生,他就總結說武松身上有十個優點。這評價非常的高,金聖嘆先生說武松這個人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和石秀之警十個優點。因此,金聖嘆先生說武松是天人也。那到底武松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他遭遇了怎樣的人生,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故事,這些故事又對我們今天的人有什麼樣的啓示呢?我們來看一看。

武松在水滸傳出場的是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在柴大官人的莊院上巧遇了宋江(宋公明),兄弟二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就結拜爲兄弟。後來,武松就得到了個消息,自己的官司已經了了,他要回清河縣去探望哥哥武大郎,所以就要告辭離開柴家莊。宋江帶着兄弟宋清來送武松,十里相送,灑淚分別。武松辭別了宋氏兄弟邁開大步,一路就奔清河縣而去。走了幾日,這一天正是中午的時分,大英雄就走進了陽穀縣的地面,這裏離清河縣已經不遠了。這一路走來,又飢又渴,擡頭一看,不遠處有一個酒家,上寫着五個大字“三碗不過岡”。等走進了酒店以後,店小二挺熱情的說客官請坐,這邊就上了三個空碗,武功就問店小二,說你這有什麼飽腹的東西嗎?能給我拿來下酒。店小二說:“我們這裏有上好的牛肉”。武松說:“牛肉要兩三斤,給我倒酒來”。店小二切了二斤牛肉端上來,端上來就給武松倒酒。大英雄是又渴又餓,喫着牛肉喝着酒,一碗酒一飲而盡。武松說:“好酒,這酒真夠勁”。店小二見他喝得爽快,又給他倒了一碗,武松又一飲而盡,店小二就又倒了第三碗,武松就又喝了一碗。接下來店小二不倒酒了,武松吃了兩塊牛肉,看着三個空碗,拿手敲桌子說:“倒酒來”。店家說:“您沒看到門口那個招牌上寫的嗎?三碗不過岡。我家這個酒雖說是村酒,可是這個酒性堪比老酒,你要喝了三碗就要醉了,醉了就過不了前面的景陽岡了。武松說:“你休要囉嗦,我怎能喝醉?快上酒來”。所以又倒了三碗酒,這武松又喝了三碗酒。喝完之後又看着店家,店家又給他倒了三碗,喝了足有12碗量的時候,武松面不改色,氣不長出,對着店家吼道,再上酒來。店家把後邊那個酒也搬上來了。這武松二話不說,咕咚咕咚咕咚又都給喝下去了。

講到武松這個人物的時候,很多人就敬佩說,英雄海量能喝18碗酒,很多人都覺得武松很能喝。其實我們來分析分析這個酒量,這裏面還確實有點細節的知識。宋代喝酒跟我們現代的白酒是不是一種酒?不是。他是一種釀造酒,酒糟和酒體混在一起,放上那麼幾個月或幾年。這種酒的度數大概也就是五六度的樣子。白居易有一首詩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什麼叫綠蟻新醅酒?就是酒量好了,打開裏邊的酒糟是綠色的,像小螞蟻一樣。紅泥小火爐呢?我們把它擱到火爐上加熱,大冷的天,來兩口挺好。而且喝的時候,要有一個小過濾器,把酒糟過濾,我們就喝液體,這個過程稱之爲篩酒。所以你看,水滸傳裏面他都不叫倒酒,叫篩酒。這一個篩字就體現了他的工藝流程。這種釀造酒度數是非常低的,差不多也就是五六度而已。那三碗不過崗,一斤左右,說明三碗不過崗就是宋代人的一般酒量。那武松這個量能喝五斤到七斤左右,這在宋代就是海量了,相當於我們現在那啤酒能整七瓶,他就是這麼個酒量。回到我們的故事。

喝完酒喫完肉,大英雄收拾包裹,拿了包裹晃晃悠悠就往外走。這店家就追出來,武松說我又不少你銀錢,你追我做甚。店家說英雄有所不知,跟你說一件事,最近前邊那景陽岡上出了一隻吊睛白額大蟲,這個畜生在那個崗上已經害了二三十條大漢的性命,現在看看時間正是下午飯的時候,你上了景陽岡,那就等於給老虎去送了一頓外賣,而且看你的酒量,你就屬於酒薰外賣,老虎把你給吃了。縣裏有個說法,據說要過景陽岡應該中午左右,聚集二三十個人敲鑼打鼓,拎着棒子武器一起過岡,除了這個時間不得過岡。而且單身的客人白天任何時間都不能過岡。嘿,武松搖晃着腦袋說,我本人就是清河縣人士,經常在景陽岡上走,我咋不知道這有一個老虎?我明白你這個人什麼意思,剛纔見我銀兩比較多,莫非你要把我留到客店裏邊,晚上半夜三更對我下手,謀我的財害我的命,這個套路我見多了。店家說,哎呀呀,你這個人我一番好意被你當成壞心,真是好心當作驢肝肺,你願走,你便走,我不和你囉嗦了。武松拎着包搖搖晃晃一路就奔着景陽岡而去。

那在這段對話當中,大家能感受到武松這個英雄有一個特點,戒備心比較重。久在江湖上闖蕩,蒙汗藥把人麻翻了半夜謀財害命的事見多了,聽多了。所以武松在跟店家的交往當中呈現出了一個行爲特徵,就是防人勝過防虎。武松的戒備心挺強的。

提起武松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一般都是敢作敢爲,不拘小節,義薄雲天的形象。然而在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章裏,面對店小二的勸阻,武松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臨走之時,對方着一番苦苦挽留,還被他誤解爲居心不良,言語之間充滿了防範與戒備,這與武松一貫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與之相反的是,在我們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待人接物,很是豪爽,大大咧咧,很少存有戒備之心,在這些人看來,那種處處小心常常防範的人往往活得太累,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那麼大英雄武松爲什麼會戒備心十足?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戒備心這個問題呢?         

談到人的戒備心的我們就想起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前一句能得到認同,所有人都覺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這是對的,關鍵在於後一句,很多人提反對意見“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不對。你一上來就有防人之心,你把人往壞處想,你自己心就髒了,而且你沾染了這個世界,你把這世界弄髒了。很多書生意氣比較單純的人都會是這個觀點。那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防人之心,該不該有。爲什麼很多人對防人之心有不同看法?咱們今天分析下這個事情。

我講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的一個朋友,他借了我一點錢,也沒借多少,五百塊錢。過兩天來還錢了,還你的五百塊錢,我說行,五百塊錢拿過來我挨張對着燈照,一張一張的檢驗看看防僞的條,搓一搓邊上的那個紋路。你說我這朋友啥心情?她肯定會特別的不舒服,我會給你假幣嗎?你看他會不舒服吧。朋友之間,如果您起了防範之心,他會不舒服的。但是大家在想,打一輛出租車奔機場坐飛機,問師傅多少錢?加上高速費98,您這給100,師傅肯定會對着光照一下。請問出租車司機在照這個錢的時候,你會不會心裏不舒服?不會,爲什麼呢?他是陌生人。不瞭解信息不對稱,在信息不對稱,互相不瞭解的情況下,風險防範是必須的。所以人跟人打交道,簡單講分熟人和生人。在熟人,有防範之心,過火了,人家不高興。但是生人之間他就必須要有這麼點防範之心,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們講善良和信任是美好的,但是濫用善良信任是危險了。誠信社會不是建立在輕易相信別人的基礎上,誠信社會要建立在一些可靠的規範的基礎上。老百姓說法叫喫飯防噎,走路防跌,他沒有過風險防範機制,哪行啊?來看我們身邊的生活,電腦要有殺毒軟件,電話要防詐騙,國家要有國防,家裏要安防盜門,邊境上要有巡邏隊,我們合作要訂契約,簽訂合同。十字路口要安攝像頭,哪個不是防範措施?不管灰太狼態度有多好,喜羊羊都對他加強戒備。所以我認爲契約精神一方面是指信任,另一方面就是指風險防範措施。如果沒有風險防範意識,那也不是契約精神,這對於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書生意氣,不能把熟人和親人的規範用於這個生人社會當中。真理是要講條件的,忽略了條件,真理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所以我們認爲先小人後君子,這是人跟人打交道的基本規則,信任和懷疑應該同時存在,風險防範是必須的。

武松上山後不久就路過一個山神廟,山神廟貼着一張紙說山裏有老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真的就不怕老虎嗎?請看下篇:英雄的面子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