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草編等你來織

        “理想的人生,恰似樸素的草編,柔軟輕快,韌而持久,令人舒適,永遠帶着不動聲色的暖。”看到《畢淑敏的幸福課》中的這句話,我似被一條鞭子抽過心底,烙印鮮紅,痛並快樂着。

        沒有誰能知道自己的一生會遇到多少個困惑期,而能健康的走出,才能算正常的成長。否則,大大小小的困惑就會把人桎梏捆綁,嚴重時甚至會一蹶不振,跌入低谷。

      我理解的“困”字,就象把一個人像木頭一樣關住。而“惑”字,卻可理解爲看此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如若心有可以選擇“或困住”和“或不困住”的辨別能力,那困惑就會變成讓自己健康成長的動力,而幸福的能力也必然在正增長範圍。

        看完這以畢淑敏老師在《百家講壇》20講中提煉濃縮的部分形成的書稿,才知道能讓自己“幸福”也是一種很必要的能力。本書總共有六個章節:

      第一章 定義幸福: 你的第一責任是使自己幸福。我在看這一章之前,一直認爲自己對幸福的定義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爲家人眼中的依靠和別人眼中的優秀者。而從未爲自己考慮過,我自己的幸福到底是什麼?試想一個人眼中沒有了自己,又怎麼可能是擁有真正的快樂幸福可言?

      看完第一章後,我豁然開朗。原來我們對待幸福的認知有四種類型:飲鳩止渴型、黃連糰子型、餿餡餅型、幸福的包子型。看的過程中才明白,從心理學角度看——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

        人的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幸福的包子型人。要學會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更要留一點當下的幸福給自己。只有自己幸福了,也纔能有使別人幸福的能力。而不是忽略掉自己的付出,那樣只能算是一種僞幸福吧。

        第二章 量化幸福:關於幸福度的自我測評。當今社會,爲什麼人們普遍認爲自己的幸福指數不高呢?本章中,畢淑敏老師首先將一張心理健康自我鑑定表提供給讀者進行自測。人在這種時候,一般不會自欺欺人。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時,才能看出問題的真實面目。

        原來一個心理不夠健康的人,當機會來臨時,多爲不敢顯示自己的才華,反而會謹小慎微、畏葸不前。那種被壓抑的才華和躁動,最終會變成殺死自己的癌症和抑鬱症。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慄。

        第三章 認清幸福的敵人:你不必討所有人喜歡。看完這一章,明白了人如果想要幸福,就要學會與自卑對抗。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生而爲人,特別是一個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會認爲自己有一點兩點上的小缺點。而要做一個幸福的人,就得學會在與自己的自卑抗衡中茁壯成長。

        本書第四章(宣泄悲傷:那些擊倒我的,必將使我更強。)、第五章(放過自己:在焦慮的世界中安靜下來。)、第六章(打開枷鎖:鍛鍊追求幸福的能力。)這三章,就是讓我們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心理變得"兵強馬壯”,學習做一條樸素又充滿韌勁的草編——柔軟輕快,韌而持久,令人舒適,自帶溫度。

      正如書中結尾處所言: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分鐘開始,去爭取獨屬於你的幸福!讓我們的靈魂在艱窘的掙扎中飄逸出香氣,如麝香、如檀香、如雪花之香、如淡水之香。

      如果你也有機會看到這本書,那麼幸福的草編就會等你親手來織。不信,你可以來試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