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七個遊戲做完試試

        這本《華淑敏的成長課》真的是很有意思,看完後發現其實就是畢淑敏老師帶着讀者做了七個遊戲。只不過,這些遊戲有點不同尋常,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膽大妄爲"。

        剛打開書的時候,我以爲就是一些跟網絡上某些心理測試一樣,以爲噱頭大過實際罷了。然而,第一個故事:我的五樣。看起來好像不是太特別,但選五樣後對測試者在捨棄過程中的層層心理窺破和分析,對我的震撼真的是很大。

        這也與以往的心理測試遊戲出現了許多不同,直至我被畢淑敏老師一路帶領着往下走。說實話,這七個遊戲是我至今爲止做的最認真的一次,而且被這七個遊戲虐到心服口服。

        或許是因爲從未如此慎重的對待過自己的內心,也導致我看這本書的過程特別慢。而每一個故事都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思想和情緒也因此被梳理了一通。

      第二個遊戲:重要的他人。遊戲開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針對遊戲的主角——對我而言那個重要的他人是誰?隨着層層的剝皮抽筋,才明白一個人如果長期經常扭曲自己,讓真實的自己躲藏起來,企圖用假象矇蔽你周圍的人,那麼,你僞裝得越像,你付出的代價就越多。有點嚇人,但確實是戳中要害。

      第三個遊戲: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哈哈,剛看到我覺得這個遊戲應該很簡單。然而,在填測試表格時:真實的我、理想的我、別人眼中的我。在填第三列"別人眼中的我”時,讓我停筆了。本來"理想的我"和"真實的我"就已經有差距,而別人眼中的我"有多大差距,我當然是不得而知,更可怕的是有些惶恐不安。也自然的會思索這"三個我"該怎樣統一,也更清晰的認識和認清真實的自我。

      第四個遊戲:你的支持系統。這個遊戲做完,也更加理解了張愛玲的一句話: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爲你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特別是女性,一旦進入婚姻狀態,常常會將昔日的朋友關係逐漸變冷變淡,眼睛裏只有家裏家外,那裏還有什麼支持系統可言。

      第五個遊戲:再選你的父母。做完這個遊戲後,我自己的覺得很汗顏。正如本節結尾總結:如果你爲自己列出了理想的父母,試着想一想,你是否是個合格的父母?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的孩子,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和一個自信的人生。默默的爲自己加油,更要爲了孩子好好努力!

        第六個遊戲:寫下你的墓誌銘。這個遊戲既是腦洞大開,也是讓自己深度的反思提醒自己,思考和設定自己一生的目標,爲自己提前總結好自己的一生。學會面向死亡對自己進行往後人生的修行,更好的活在當下,活向未來。

        第七個遊戲:生命線。如果一個人能決定自己的生命長度,你會爲自己設定多長?然後以當下爲節點,畫下之前的快樂與不快樂,在爲未來的自己畫上設計好的目標藍圖。這個遊戲看起來很玄妙,其實作者只是想給讀者一個警覺,學會在紛雜的現代生活中,騰出那麼一點點時間,眺望遠方,開拓新路。

      講完了這七個遊戲,不知道你有沒有勇氣來看這本書,如果你敢看,且把這七個遊戲做完試試,你會發現這真的不止是做遊戲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