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纔是生命的本源嗎?走近潘玉良畫展(上)

遲到的記錄

國慶假期省博看了潘玉良畫展”又見畫魂“,因爲十幾年前在福建省博展過一次,所以是又見。很早之間看了鞏俐主演的電視劇版畫魂,看展之前又刷了個她的電影,把這個人物又拾回記憶中來。我出生的同年同季這位藝術家走完她的一生。

時隔兩日帶土兒又看了一次,孩子比我懂作品,她學國畫的,但她不知這位中國第一位女西畫家的身世背景,和她聊了聊,爲了解作品更增加了鋪墊。這位一生被貼着“青樓”“妓女”標籤的藝術家,徐悲鴻的同學,任她努力抗爭,人們還是如蒼蠅叮蛋般,繞着這個話題不放,飄零海外孤獨終老,是她一生苦難的底色。飽嘗了人性之惡的潘玉良,在滄桑歷盡後,沉醉於藝術,因爲那是不多的出路,因爲藝術肯定人、祝福人,是她的避風港。也想到張愛玲,這些有才華又遺世獨立的女子的那些悽苦和孤寂。

小白的解讀

我這外行看熱鬧的,展出的作品有國畫、彩墨畫、白描等系列。印象最深刻的有兩處,其一,她的作品中有一定數量的民間民俗作品,而她大半生都在國外度過,透過作品感受到她對家國的深深眷念和思鄉之情。其二,她的彩墨系列作品,第一次看到(當然了,看熱鬧的門外漢小白嘛)清麗的作品裏,有中國畫的山水點墨,水墨的表現,還有西畫(什麼是西畫,小白查了資料,它涵蓋了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鉛筆畫等許多畫種)的實體質感寫實,就是覺得一種比較少見的中西合璧的表現,我們見過許多中國畫,山水寫意等,也見過許多瑰麗厚重的油畫,他們二者結合的效果,想象下。依然還是覺得她一直在堅守東方韻味,這估計只有飄零在外的人才有如此沁入骨髓的表現形式吧。

第一次聽說,鐵線柔情?

潘玉良一生畫了相當多的女性身體作品,可以想象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裸體寫實也是讓她吃盡苦頭,遭致流言蜚語,不得不再返歐洲的原因。即便是我這樣的小白,也會被她以精練的線條所驚歎,寥寥數筆,準確地勾勒出各種各樣的人體姿態,或許是那個時代的人基本都有一首書法的基本功使然?人體的柔和,力量與韻味都在筆下揮之慾出,想來她除了有天賦才華,應該也是極其勤奮的,這是她苦難中的自信和底氣。

潘玉良的一生漫長的時間都在法國度過,她的作品裏看到了思鄉,看到了對家國的眷念,並融入到技法中去,形成自己的風格。令人仰望的女性,同時又感慨,藝術爲什麼總是誕生於苦難?苦,纔是生命的本源嗎?

(未完待續,還需要再來一篇才能寫完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