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帝一樣的人”——《植樹的牧羊人》執教感悟


從接到課題到今天上課,前後大約有兩週時間,從着手準備(打印了兩份教學實錄,下載了四五個課件),到有自己的教學思路,這中間的時間算是最煎熬的。

教材分析:從學生層面來看,這篇文章內容簡單,通俗易懂,情節清晰,閱讀起來也沒有多大難度。

從教師執教的角度來看,本文字數較長(2800多字),首先想到要長文短教,因爲一節課40分鐘,如何有效,如何出彩,而這恰恰最考功底。

從教學內容來看,結合部編版教材的要求,以及本單元學習任務,是教默讀的方法,以及圈點勾畫關鍵詞語和重點句子。

從教學突破口來看,一、可以抓一個“變”字,高原的變化,前後環境的對比,對應“變”的是一個“不變”,那就是牧羊人一直堅持種樹;二、以文中細節描寫爲突破口,分析並指導朗讀,品味牧羊人的形象。
因此,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就在於分析人物形象,教學難點是學習寫法。

上週末外出學習,我的腦袋還是一片漿糊,心想安安心心地學習(玩耍)之後在來思考設計。然而,在出發的那天早上,一女同事把她的教學設計拿給我看,說計劃以本文爲範文“藍本”教寫作——如何把故事講真實。因爲本文是一篇小說,精神那麼偉大的牧羊人,實際上是虛構的,而作者把他刻畫得如此真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切入點。

她說,她已經準備好了,還說,請多指教。

那一刻,本來席捲而來的睏意,被長途汽車的椅背隔絕在了衆人談笑聲中。

先不說教學實踐,單從立意與創新,這已經勝了一半。因爲這次,我們是五六人同課異構,由學校牽頭舉辦的35歲以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活動,課題是教研組長定的。

公平展示,提升能力,不過,要是沒拿到第一,還是會覺得丟臉。

學習回來第二天,星期二,剛好趕上學校開運動會,熱鬧非凡,我跑來跑去,也沒有把上課這件事跑輕鬆,想到時間又將過去,內心竟十分焦躁起來。

這時候,看到了鑫姐,我簡單說了下情況,她問我:這篇文章你最想抓什麼,或者什麼地方最打動你,讓你很有感觸?我一下想到,文中的議論句,即作者對牧羊人的評價。於是思路逐漸清晰,決定以此爲切入點,這樣既能避開俗套的“變”與“不變”,又能走出語文教學特定的分析文章內容的怪圈。

中午聚餐時,支教的張姐剛好回來,拉住我,熱情地問這問那,得知我要參加競教,十分鼓勵我,要我加油,還給我介紹了很好的教學資源。這頓飯,喫得我心花怒放。

有計劃,就開始實施。其實,本文教學重難點已經擺在那裏了,就看你的手夠不夠巧,能不能用相同的食材,做出令人滿意的佳餚。

教後反思:

不足之處:
1.有些掉以輕心,大概是由於太過於自信或者太過於不自信,沒有提前去調試課件,導致上課的時候有點慌張,準備好的音樂,包括侯課音樂和抒情音樂,都沒有展示,不完美了。

2.準備好了教學步驟和過渡語,並打印出來,這本來是件好事,結果反而絆住自己,沒有施展開來。總想着去看單子上的需要,而忘記了課堂要隨生而動,才能讓教學不走空,不只是老師的表演,學生纔是主角。幸而,五分鐘之後就放開了。

3.設計好的板書,結果沒達到預設,原因是忘記換粉筆顏色。

4.時間把控不足,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指導不夠好,準確地來說,沒有完全放開,總是有些趕,趕學生到我的預設。
5.整個狀態不夠放鬆,我想,大概是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不允許失誤,結果反而出錯。

教學亮點:
1.以文中議論爲切入點,開篇就把握了文章主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生學習默讀的方法,學會勾畫重點句子,以及圈出關鍵字詞。

2.不脫離文本,以教材爲中心,完全喫透教材,抓預習提示,抓課後思考探究,既有方法的指導,又體現教師的校本意識。

3.課件製作用心竭力,力求完美。

4.引導分析人物形象,包括指導朗讀方面,都有進步。

5.整個設計完整,渾然一體,最後的微寫作,也跟今天所學內容切合。

6.善於請教,學會感恩,保持謙遜。

優化建議:
1.過渡語再完善下,爭取達到預期效果,爲後期錄課做準備。

2.學習評價學生的方法,怎樣追問,纔有深度,怎樣指導才最合適。這需要繼續鑽研學習,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數,才能無所畏懼。

正如我這堂教學中的設計一般,要成爲“像上帝一樣的人”,須得要集所有優點於一體,平凡普通不足爲懼,關鍵在於你如何去做。

教師就應該成爲像上帝一樣的人,尤其是語文老師,因爲我們放養一衆純淨的心靈。

(ps:早上起牀的頓悟——昨天在引導孩子分析“神祕泉水”時,涉及到了第二段的環境描寫,當時由於時間的原因,還有就是,之前確實也沒有想好,如何自然過渡講環境描寫的作用,尤其是烘托人物形象這一塊。

其實,這跟前面分析人物時一樣,“他的狗跟他的主人一樣安靜、敦厚、不張揚”這一句也沒有直接寫牧羊人,屬於側面烘托,這樣一來,學生理解也透徹,老師講得也輕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