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滿足的類型小說——讀《行動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這本《行動組》應該算是今年看過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了,起碼是前三名——雖然一年到頭也就看個十幾本推理小說而已。另外一本值得特意誇獎的,就是呼延雲的《掃鼠嶺》,值得撰文好好分析一番。

作爲一本類型小說,首先面臨的就是定位問題。這不僅關係到作者的創作,還關係到與讀者之間的默契。類型小說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幫助他們消遣空閒的時間。優秀的類型小說,自然是能夠滿足讀者期待的作品;而傑出的類型小說,則是那些能夠在滿足讀者基本的需求之餘,加量提供更多有營養內容的作品。

同樣是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傑作們,會提供有分量的有關現實世界的洞察與批判;本格派的傑作們,則會提供精緻誇張的詭計設定;至於炫學方向的傑作們,則是充滿了豐富細密的冷知識。而回到這本《行動組》,作爲一本推理小說傑作,它同樣提供了大量的足夠讓讀者反覆咀嚼,欣賞的內容。

大概上看,這本《行動組》算是一本警察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及主要的配角,都是警察。故事的展開,也是傳統警察破案的路數。警察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爲一種行業小說:就是以“警察”這個職業爲對象,介紹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的作業程序、規章制度、人事安排等等。在這方面,《行動組》毫不吝嗇手筆,不僅詳細刻畫了這個特殊小組在行動時候的各種細節與安排,更是將大量的筆墨,投入到了警察生活的黑暗面。

對於美國警察貪污的瞭解,之前僅僅是停留在馬修斯卡德的幾頂帽子錢上。但這本書,則是全方位的描繪了作爲一名警察,可以如何不動聲色的賺大錢,辦大事:藏匿贓物、私刑逼供、串通法官、篡改證據……這些對於丹尼·馬龍和他的團隊來說,就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不是警服,他們與街上的黑幫分子,也許並沒有太多的區別。當然,他們會自以爲是的以爲自己是在維護社區的和平,維繫脆弱的社會關係。在書中,這種一廂情願的說法,在馬龍的嘴裏說出了不止一次。不過按照“不可靠敘事”的理論來說,這種自我解釋也是一種自我欺騙。

除了讓人對美國黑警的下三濫手段得到了解之外,本書則像是社會派作品小說一樣,將紐約社會的陰暗面暴露乾乾淨淨。這種社會環境的描寫,一方面提供了主角們行爲的背景說明;而另一方面,則是對現在社會的弊端直接的斥責。

美國的社會問題有很多,本書則是集中暴露了種族問題之上。這個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在《火線》這套劇集中,其實已經有了充分的描寫。在這方面,本書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有一點,還是值得再說一下。馬龍團隊的魯索是一名黑人,他最近的打算就是全家離開紐約,搬到北卡。而他的理由很直接,他的兒子已經快要讀大學了,他很擔心自己的兒子被自己的警察同仁在街頭擊斃。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來,警察作爲一種職業,黑人作爲一種種族,當這兩種標籤疊加的時候,人們會自然的做出理性的選擇。而這種選擇的結果是什麼,書裏面也交代得清清楚楚。誰是強者誰是弱者,不言而喻。

就從這本書裏面來看,美國的種族問題,真是是積重難返。而且已經不僅僅是黑/白問題,如果處理日益增多的拉丁裔移民,同樣是新的棘手的問題。

圍繞着警察腐敗,故事又延伸出了一條線:聯邦調查局對黑警的調查。這部分情節對人物的塑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馬龍作爲全書的主角,也是被重點調查的對象,也是被着重策反的內線。他在黑幫分子面前的霸道,在同事跟前的豪爽,在面臨成爲叛徒的時候,都產生了逆轉。在這個逆境中,馬龍的人物弧線在卑微之處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得更加立體。

就如同警局內部不是純潔無暇的一樣,聯邦調查局內部同樣是骯髒不堪。這條線就引出了對整個司法體系的抨擊。檢察官是司法界人士,但是卻又不得不受控於市長的任命。當一個檢察官表現出了強烈的政治追求的時候,他也就成了政治權力陷阱的受害者。在這種情況下,希望獨善其身,也就是癡人說夢。

警界不乾淨,司法界也同樣如此,而政界根本就是烏煙瘴氣。相比之下,靠着實力說話的黑幫,反而顯得純粹。

本書作者唐·溫斯洛本人,就是一個對社會事務幾位熱心的作家。他能夠用自己的筆創造這樣一個灰暗不堪的紐約,絲毫不讓人意外。這本《行動組》是他在國內出版的第一本書,它其他的作品同樣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