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覽全篇,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把握人物主要成就。

2.勾畫、批註文中關鍵語句或段落,揣摩其含義。

3.深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鏡頭激情,歌詞促疑

1.兩個鏡頭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爲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僅僅兩年零八個月後的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在西部地區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2.兩個人物。

舉世矚目的成就背後,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鄧稼先。楊振寧先生說:“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製《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爲背景音樂。”即

中華男兒中華男兒

要將隻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3.朗讀這首歌詞,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

二、潛入文字,走近人物

楊寧爲何稱讚鄧先爲“奇丈夫”?默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單;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概括主要成就

摘錄作者評價:

批註我的理解:

1.概括主要成就。

功勳之奇,人品之奇,民族氣節之奇,拼搏精神之奇,人生價值之奇…人是生活在一羣人之中的,也是生活在一個時代之中的,因此要結合文中國力衰弱、科研條件落後、自然環境惡劣、政治環境不穩定的大背景,才能真正讀懂人物之“奇”。

2.潛入文字,讀懂評價。

(1)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理解:“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病情如此惡劣、手術頻率如此密集離死亡如此之近,但鄧稼先依然在生命最後時刻爭分奪秒地撰寫關於國家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句成段,擲地有聲地對鄧稼先的一生做了最確切的(2)評價: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理解: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成名之後這樣的事情“仍然時有發生”,而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他真誠坦白,不驕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文中的副詞形成對比,作者以親身經歷寫出兩人不同的性格特徵,而兩人的性格氣質正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它們是個人的也是民族的。長句的表達層次分明,情感充沛。

(3)評價: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理解:“文化大革命”初期,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對吵對打的羣衆繼續工作;遭到批判圍攻時,“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蹟”。他毫無私心、只求

奉獻的精神,讓惡劣的政治環境也爲之退縮,讓鬥爭險惡的人心也照見儒。此句雖用語平

實,但卻情真意切。

(4)評價: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理解: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1958年8月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

理論,“以後的28年間”,“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但卻“長期

以來鮮爲人知”。這種巨大的對比中充滿感情的張力,一個人若沒有“視功名如糞土”“許身

國威壯河山”的堅定信念和信仰,是絕對做不到的。短句鏗鏘有力,將這種堅定表現得淋

三、誦讀感悟,以讀傳情

再次朗讀楊振寧建議的背景音樂中的歌詞:

中華男兒中華男兒

要將隻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你又讀出了怎樣的情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