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沈世鎰先生

早上起牀打開微信,驚悉沈先生去世的噩耗,不禁有些傷感。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數學家、國務院第三批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沈世鎰先生,於2020年10月27日凌晨在天津病逝,享年81歲。

沈世鎰1961年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力學系,1965年研究生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系,1978年至1985年曆任南開大學數學系講師、副教授,1985年起任南開大學教授,曾任數學系主任。沈世鎰是南開大學信息論學科早起研究者及重要建設者,是南開大學概率統計早期導師,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

在社會職務方面,沈世鎰曾任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概率統計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應用數學組副組長、天津市數學會理事長,曾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沈先生多年糖尿病,但身體狀況還好,去年學生們還給他籌辦了一次學術研討會,同時爲沈先生80歲的壽辰慶生。那時候雖然行動不太方便,但精神狀態很好,萬沒想到會突發此事。於是,我給他的學生打了個電話,問了一下情況,方得知事情的緣由,原來是先生昨晚在衛生間突發心梗,搶救無效。

沈先生在我們入學時是系主任,也是我們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後來成立學院之後,他是我們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剛入學大家都懵懵懂懂的,對沈先生的評價在系裏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學術界大牛。當時他在香港大學做客座教授,兩地往返,難得見上一面。90年代初的香港尚未迴歸,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美國差不多,都是現代化和自由、文明、繁榮的象徵。香港大學更是世界名校,更讓我們記憶深刻的是,據系裏的老師說,沈先生每月在香港的薪酬大概是2-3萬港幣,要知道,那時候我們每月的生活費只有區區100多元。

直到大三我們開始上專業課纔有幸聽到沈先生的教誨。他的形象和講課風格和我們期待的似乎完全不一樣,操着一口帶有江浙方言的普通話,不仔細聽有些詞根本聽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講課的認真態度,每節課他都要密密麻麻地寫上幾版板書,生怕我們聽不懂。而實際情況是,他即使寫的板書再多,我們該聽不懂的地方還是不懂,因爲在他眼裏視爲常識的東西,我們需要推導好幾步才能明白。所以下課時經常被同學圍住提問,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把黑板擦乾淨,然後再一點點的寫給我們證明過程,嫺熟程度如同我們做小學算術題一般。

沈先生上課從不苟言笑,更沒和我們任何人發過火,態度總是那麼平和。無論我們問多麼低級的問題,甚至是上課時沒好好聽講,他都會不厭其煩地給我們重複再講,現在想想,那是一種在某領域的大家獨有的寬容和淡定。但在課下是一個非常有親和力的人,穿着極爲樸素,經常穿着一身灰色或藍色的純棉襯衣,衣服上總帶着擦不乾淨的粉筆末,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甚至有些邋遢的感覺。每逢節假日,他還會邀請自己的學生去家裏做客,讓師孃做上幾道可口的飯菜,一起暢談。

我由於申請提前畢業,因此大三下學期就能在沈先生的指導下做畢業論文了,期間得到沈先生親自的幫助和指點,不僅是論文和學業方面的教誨,還包括做事的態度,讓我受益良多。但同時也因此失去了跟隨沈先生讀研的機會,這大概成爲我在南開唯一無法彌補的遺憾。畢業後,我有幸見過幾次沈先生,請教過先生幾次問題,他對待我仍然像當年在校生一樣孜孜不倦,耐心教誨。

最後一次聽他的學術報告大概是2016年左右,他在學校組織了一次學術研討會,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他的學生做了報告,說實在的,那些報告對於我來說真的都和聽天書一樣,因爲畢竟畢業後最多是在一些應用領域能略知一二,在理論研究方面大概連名詞術語都聽不懂了,更別說是前沿的理論和算法了。但是當沈老師最後做壓軸主題演講的時候,風格完全不同。他講的內容大多是從應用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而理論層面也都是從非常普世的道理類比,讓我這個外行都能聽懂大部分內容。

沈老師在神經網絡領域的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前沿地位,在全球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些內容恰恰就是當下火遍全球的人工智能領域所用到的那些基礎理論。他在演講中的最後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們迄今爲止對人類大腦和意識領域中所獲得的研究成果,相對於意識本身來講,就是滄海一粟,那是一個無限廣闊的領域,我至今未能曾觸碰到它的內在規律。”從他的神態和語氣中,我看到了不僅是他的謙虛,更多的是他對生命、人類意識的敬畏和深刻的覺知。也許,先生的豁達與對生命的洞察是不可分割的。

下週是我們數學系建系百年的慶典,痛惜沈先生不能親眼見證這個他爲之奮鬥一生的地方在百歲時的輝煌。

此刻,我思緒散亂,已不知所云。只能道一聲,沈先生,一路走好,千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