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豌豆尖:鮮鮮嫩嫩 清清爽爽

霜露凝結,不少地方飄起雪花,告別了空心菜,四川人終於迎來心心念的豌豆尖。

說到四川人愛喫啥,大家首先都會想到火鍋!但是再強悍的腸胃,也不可能日日食火鍋吧!

比起喫火鍋呼朋引伴的暢快,一小搓鮮靈靈的豌豆尖,更符合日常的煙火味!

特別是當一桌油膩企圖霸佔所有人的味蕾時,這種來自土地,片片鮮嫩的時蔬,反而意料之中收穫了喜愛。

上週六,去逛華成都五環外的某菜市場。

剛過7點,已經有許多挑着扁擔揹着籮筐的爺爺奶奶佔坑賣菜,一筐竹籃裏塞滿了豌豆尖,兩層豌豆尖好新鮮,每一個葉片整整齊齊排列着。

細看肥胖的莖部,汁液飽滿,被掐斷的切口,尚未癒合,並沒有因爲風乾而萎縮。

眼尖的顧客不由自主圍上來,詢問衣着簡樸的大爺是不是今早現摘的。

大爺一邊穩穩放下扁擔,一邊漫不經心地回答:“這清早露水太大不方便掐豌豆尖,我還忙着坐公交趕路來賣菜,都是昨晚擦黑去掐的,沒有不新鮮的道理,自家種的,不打農藥!"

當我抓起一把細看,發現第二層的豌豆尖沒了依靠倒了下來。竹籃上清晰可見溼潤的露水。

豌豆尖本沒有香味,但是葉片上的露水似乎保存了泥土的芬芳,它們殘留在我的掌心,也頑皮地遊走在大爺掉了漆的秤盤和他粗糙的指縫裏。

來自豆類的植物芳香和泥土的質樸芬芳,讓人對這些嫩苗的滋味充滿了期待,食慾大增!

在老家,蘇媽媽曾帶我去菜地摘豌豆尖。

她強調要用手指掐(qia),找準最嫩的關節,輕輕掐下去,不要因爲貪心掐得過長,會影響其它關節長出新的嫩芽;也不要扯着豌豆使勁拽,把跟系拽鬆了,這顆豌豆就廢掉了,也不可能開花結果了!

1、《詩經》與豌豆尖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 《詩經》裏已經能尋到豌豆尖的蹤影。不過彼時,它還不叫豌豆尖,而被稱之爲“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啓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邊疆戰事不息,又到了十月豌豆苗初發的季節,戰士懷念起那些在家鄉採摘豌豆苗的日子,微風緩緩吹起,純淨美好,守邊的盡頭在哪裏?滿懷憂愁,何時才能回家喲?

2、詩人和豌豆尖

遊子漂泊在外,家鄉味召喚不息。四川籍的大詩人蘇東坡就頗愛豌豆尖。

當年蘇東坡被貶湖北黃州時,特別想喫家鄉的豌豆尖,便託好友巢谷(字元修)從蜀地帶來種子,就地播種,喫到了心心念唸的家鄉菜。

爲了表示對朋友巢谷的感謝,蘇東坡就給豌豆尖起名“巢菜”,作《元修菜》詩一首:

彼美君家菜,鋪田綠茸茸。

豆莢圓且小,槐芽細而豐。

種之秋雨餘,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蟲。

曾經漂泊成都的陸游,

也曾寫詩吟詠過豌豆尖:

冷落無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飢嘲。

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風爐煮小巢。

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殽。

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

3、素炒豌豆尖

豌豆尖的做法很簡單,素炒豌豆尖最爲清爽。

熱鍋裏放一點乳白的豬油,來幾顆乾花椒和幾截幹辣椒,豬油化開後,放入瀝乾水汽的新鮮豌豆尖。

藉着大火翻炒幾下,葉片逐漸轉熟,豬油逐漸浸透葉片,變成深綠,即可撒幾粒粗鹽,起鍋裝盤!

趁着熱氣,就着米飯咀嚼,脣齒留香!

4、擔擔麪作料

在四川名小喫“擔擔麪”裏,豌豆尖是點睛之筆。

成都著名詩人、作家、學者、書法家流沙河先生曾在他的《蜀中豌豆尖說》裏這樣寫道:

五十年前,大軍南下。有北人說:“你們成都人賣湯麪,豌豆苗墊底,顯得分量足,不老實!”他不知豌豆尖埋在碗裏燙熟,味道才鮮。更不知成都人把那半生半熟的豌豆尖看得比麪條更珍貴,愛稱之爲“青尖”,嚼得津津有味,彷彿一碗菁華正在此也。不少顧客吩咐堂倌:“青重呀!”就是叫多放些豌豆尖……

在某年回川的春運火車上,曾有四川老鄉帶着現摘豌豆苗。

在泡方便麪喫時,幾個孃孃拿出來洗淨的鮮嫩豌豆尖,鋪在方便麪上,一起淋開水燙熟。方便麪的火辣與豌豆尖的鮮嫩,吸引了很多人圍觀,紛紛讚揚孃孃們懂生活。

原來這幾個四川孃孃都是老鄉,來沿海打工多年,但總是懷念家鄉味道,空閒時,就會在河邊找些空地種菜,既節約了平常買菜的花銷,也慰藉了對家鄉的思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