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潮流

四十年代扛槍,五十年代過江,六十年代喫糠,七十年代下鄉,八十年代留洋,九十年代市場。這是上個世紀我國的年輕人在時代的大潮裏面,面對每一個變化的時代,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老人們常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幹啥吆喝啥。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的作用是極其渺茫的,不管是誰,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因此孫中山曾經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恰好趕上解放戰爭,但凡有志氣的年輕人,或者身強體壯的壯勞力,不是積極投身到保衛勝利果實的解放戰爭中,就是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五十年代後,抗美援朝的戰爭打響,熱血的年輕人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給美帝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都在捱餓,喫糠咽菜苦熬日子。七十年代響應毛老人家“知識青年要上山下鄉”的偉大號召,大家又積極地奔赴農村的小山溝,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終於等到了鄧爺爺大手一揮,改革開放,大家紛紛出國留洋。九十年代實行市場經濟,出現了一大批辭職下海經商的公職人員。

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的蓬勃興起,又誕生了一大批的網絡科技公司,也隨之出現了無數的科技精英和網絡人才。時至今日,互聯網已經是無處不在,信息科技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已經無處不在。當下的年輕人,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離不開互聯網。

縱觀國家幾十年的發展,用突飛猛進都不足以形容國家的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也不足以概括人們的生活的巨大變化。現在的青年人,正趕上幾千年來國家發展的最好,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最高的時代!與上個世紀的挨餓受凍、朝不保夕,或者奔波勞碌、顛沛流離的年輕人相比,真是天上人間!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沒有前人的付出和犧牲,哪有我們今天的安穩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