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如何寫歌作曲5

名家高論

詞作家黨永庵:一首生動、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其所以生動和富有感染力,主要得益於它的形象化的語言。這種語言的最大特點是富有色彩感覺和它的輕快活脫的節奏感覺。

修辭是指研究修飾文字詞句的方法,又稱修辭格。

歌詞作爲一種特場的語言文學形式是修辭格運用得最廣泛最活躍的領域。

學會在歌詞語言中使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使我們寫出來的歌詞語言更準確,更鮮明,更生動有力。

如果你想要更充分地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歌詞的主題,使你的作品更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就得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比擬、對比、反覆、對偶、設問、誇張、襯詞、排比、頂針、疊字、通感、物候、拈連、雙關、起興。此後我們會一一進行講解。

歌詞的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這三部分構成。

比喻可以以物喻人。如:

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樣的女人……(刀郎《情人》)

可以以物喻理。如: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馬金星《幸福不是毛毛雨》)

也可以以物喻時。如:

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誠的馬,總在零點準時到達……(林依輪《向快樂出發》)

還可以以物寓情。如:

像飛鳥愛上同―片浮雲,我們愛上了同―個人……(電視劇《風流唐伯虎》片尾曲《愛上同片浮雲》)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明喻可簡縮爲:甲(本體)如(比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般通過“像”;和喻體連起來。

如“你像那天上月亮.照耀在我的心上”,“你”就是本體“月亮”就是喻體。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如:

我來自偶然,像―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陳樂融感恩的心)

把自己比作“塵土”,說明了自己的平凡與渺小,用了比喻詞“像”,屬於明喻。又如:

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你的眉毛,你的眉毛細又長呀,好像那樹梢彎月亮(王洛賓改編的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梁弘志《恰似你的溫柔》)

暗喻可簡縮爲:甲是(比喻詞:成、變成、成爲、當作、化作)乙。用“是、“就是”、“變成”把本體和比體連起來。如:

你是燈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沙洪《跟着共產黨走》)

“你”指中國共產黨,是本體,“燈塔”則是喻體。暗喻則是相合關係。

借喻:直接借喻體來表現主體。如: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昇。(金果臨《我愛北京天安門》)

用太陽比喻毛主席。“太陽”是借比,“毛主席”是主體。本體毛主席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又如:

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爲雪域高原送來安康。(屈塬《天路》)

沒有出現本體“青藏鐵路”,直接出現喻體“巨龍”,也屬於借喻。

可以連續用幾個喻體來比喻一個本體。如:

你對我像霧像雨又像風,來來去去只留下―場空。(丁曉雯《像霧像雨又像風》)

還可以用否定的方式來比喻。如:

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運不是那轆轤,把那井繩纏在自己身上(張藜《命運不是那轆轤》)

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爲生動或化深奧爲淺顯;或化抽象爲具體;或化冗長爲簡潔。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幫助人深入理解。

應該注意的是:任何比喻都是不全面的,成功的比喻只要求比體與本體之間能做到恰似即可。另外,比喻一定要新鮮,第一位把姑娘比作鮮花的人是才子,後面再把姑娘比作鮮花就太老套了。人云亦云的陳舊比喻就失去了比的意義。

歌詞的比擬
比擬也稱爲“轉化”,就是在描寫某事物時,“轉”變被描寫對寫對象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個本質截然不同的物類,來加以形容敘述的修辭法。可以擬物爲人(擬人法)、擬人爲物(擬物法),或是以物擬物,化抽象爲具體(形象法)。

下面介紹比擬轉化修辭手法的三種具體用法:

(1)擬人法

擬物爲人,即把事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彙來描寫物,就是擬人。有的直接賦予物以人的聲音笑貌、動作表情,藉以抒情。如:

春風她吻上了我的臉,告訴我現在是春天。(陳蝶衣《春風她吻上了我的臉》)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曉光《那就是我》)

深深的海洋,你爲何不平靜?不平靜就像我愛人,那一顆動搖的心。(南斯拉夫歌曲《深深的海洋》)

春風能夠親吻,浪花能夠微笑,海洋有心,而且能夠動搖,都是擬人。

有的用對話方式,讓人與物對話藉以抒情。如:

泉水呀泉水你到哪裏,你到哪裏去?
唱着歌兒彈着琴絃流向遠方。(馬金星《泉水叮咚響》)

有的以物的方式寄託思想感情。如:

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向彤、何兆華《小草》)

借小草的渺小,來比擬自己的默默無聞。

王和泉作詞的《再見了大別山》,第一段整段都是巧妙的擬人手法:

清風牽衣袖,一步一回頭,
山山嶺嶺喚我回,一石喲―草把我留。
啊,再看一眼大別山,看―眼大別山。
萬般情思胸中收胸中收。
編紛的山花呀,不要搖落你惜別的淚;
挺秀的翠竹呀,不舉酸你送別的手。
啊,再見了大別山,再晃了大別山,
你牽去我的一顆心,我要把你銘記在心頭!

將主人公對大別山的眷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又如:

靈魂在召喚,唱着古老陌生熟悉的歌謠,
天空在微笑,我的世界繽紛閃耀……(施立《歐若拉》)

靈魂當然不會唱歌謠,天空不會笑。歌詞以人的情感來寫靈魂與天空,使意象變得形象化,有活力,更能感染聽衆。

(2)擬物法

擬人爲物,即把人當成物來描寫,如“帝國主義夾着尾巴逃跑了”。這裏帝國主義者原本是人,卻把他們加以物化,貶爲動物來寫,表現對它的恨。

當然,也可以表現愛,把愛人美化成美麗的蝴蝶。如:

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
親愛的,你張張嘴,風中花香會讓你沉醉。(龐龍《兩隻蝴蝶》)

歌詞爲了情感的形象表達,把人比擬成了蝴蝶賦予動物昆蟲的特徵,以達到美化意境抒情達意的效果。

(3)擬虛爲實法

擬虛爲實即形象化,化抽象爲具體。如臺灣著名詞詞人方文山的歌詞: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妳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句子中的“漂泊”、“浪跡天涯”、“思念”、“離愁”、“孤單”等抽象詞語,都被轉化成了幾乎可以觸摸得到的實體,變得特別形象,使歌詞的意境更加深遠。

方文山的歌詞文字獨樹一幟,就因爲他是一位活用各種修辭技巧的高手。他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慣性,賦予其新鮮的意義,令其創作的詞作中畫面感特別形象,開創了富有濃郁中國韻味的現代新詞風。

他的另一首中國風歌詞中,比擬轉化手法也用得十分巧妙。如:

山藥、當歸、枸杞,go。看我抓一把中藥,服下一帖驕傲。(方文山《本草綱目》)

原本十分抽象的形容詞“驕傲”,在方文山的筆下變得那樣有聲有色,可觸可聞。他藉助李時珍那本中國藥典珍本里的草藥名稱,用傳統文化的意象,生動形象地調侃了崇洋媚外一把。

巧妙運用比擬法,可以增加歌詞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歌詞的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法。它能產生強烈反差,給人深刻的印象。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對比的作用,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美的顯得更美。如: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喬羽《那就是我》)

對朋友和敵人的不同態度,表現了作者愛憎分明的情感。前面是句子的對比,再看《黃水謠》中前後段落的對比:

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里長。水又急,浪又高,奔騰叫囂如虎狼。

開河渠,築堤防,河東千里成平壤。麥苗兒肥啊豆花兒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姦淫燒殺,一片淒涼,扶老攜幼,四處逃亡。

丟掉了爹孃,回不了家鄉!黃水奔流日夜忙,妻離子散天各一方!

怎樣在歌詞中使用對比?一是對比方的對立越尖銳,效果越強烈。二是把握對比方的本質對比,效果更深刻。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巨大反差,屬於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