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欺騙?邏輯自洽?認知失調?

狐狸試圖摘葡萄卻沒有成功,於是悻悻地走開了,同時在心裏嘀咕:“嗨,也許這些葡萄是酸的呢。”狐狸的這種心理變化即是一種典型的例子,是我們在試圖減少“認知失調”的情況下使用的策略。當信仰和行爲發生矛盾時,由於時光無法倒流,我們只能調整自己的想法,使之與行爲一致。如果這個寓言故事改變一下,狐狸想辦法摘到了葡萄,結果卻發現葡萄是酸的,那麼狐狸可能會告訴自己它就是喜歡酸葡萄,這樣才能避免自認爲自己的努力完全是一種浪費。

避免認知失調、保持自我認知的一致性可以使人們將其他原因所導致的價值觀和觀點內化。

許多研究發現,讓一個人去寫一篇與他的個人信仰不一致的文章,如支持提高稅率的文章,會使他更強烈地支持自己文章中的立場。對於本寧頓學院的學生而言,減少認知失調可能意味着她們承認自由主義確實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很重要,或者甚至承認自己其實一直都是自由主義者,只是直到現在纔有機會表達出來而已。

外界力量通過改變人們的自我認知,會對他們產生持久的影響。

同樣,一旦自我認知達成一致,人們願意通過選擇可以增強這種一致性的方式來避免認知失調。舉例來說,本寧頓學院的女生們選擇自由主義者作爲自己的丈夫、朋友。

其實在任何一類團體中都能看到這類模式:保守主義者、宗教人士、環保人士等。當然這麼做不僅僅是爲了避免認知失調,因爲人以羣分;這麼做同時也滿足了我們的歸屬感。

隨着時間的流逝,自由選擇的相互作用最終不僅使自我認知趨於定勢,同時也使周圍的人也更容易對個體下定義。

當我們試圖決定如何更好地過自己的生活時,追求一致性會導致進退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我們當然不想做心口不一的人,無論是在自己眼裏還是在別人眼裏。

當有人告訴我們“連我都不認識你了”的時候,其中的負面暗示很明顯:你的行爲方式對其他在你成長過程中認識或喜愛你的人來說是不可知和不值得信任的。

另一方面,世界永遠在變化,如果永遠保持一致就意味着我們有可能變得頑固不化並且和世界失去聯繫。2004年的美國大選就是個非常鮮明的例子。約翰·克里因爲反覆無常、慣於玩弄權術,受到譴責並喪失了候選人資格;而喬治·布什則因爲堅持己見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尊敬。但是一旦回到辦公室,布什卻因爲機械模仿某些觀點和口號,很少考慮“當時的實際情況”而受到批評。


在2006年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晚宴上,喜劇演員史蒂芬·科爾伯特(Stephen Colbert)“稱讚”布什說:“這位先生最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堅定。你知道他堅持的立場。他星期一所相信的事情到星期三仍然堅持相信,無論星期二發生了什麼事。”

似乎你一旦做出改變,就會受到譴責;而如果不做任何改變,你也將受到譴責。這就是爲什麼在一致性和變通性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是如此之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