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棋的故事》想到的

奥地利女作家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如同她的经典之作《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物个性鲜明生动,细节更是细腻传神、娓娓道来,特别打动人心。

在一艘船上,傲慢无礼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为了奖金不屑地跟一群爱好者下棋。一个中年男人参与进来,他边观棋边自言自语,非常精准地说出类似的经典对局。为了打击冠军的气焰,一位资本家赌上自己的身家,让他单独对战围棋冠军,他凭着卓越的记忆和判断战胜了世界冠军。

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二战前,他是奥地利皇室的财务人员,德国纳粹为了从他的嘴里获得信息,把他关到宾馆的单间里。房间没有窗户,只有一张桌子和单人床。他得不到任何信息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虽然供吃供喝对他不打不骂,却比关在集中营都难受。

日子太难挨了,他还要经常应对突审,空虚和寂寞让他陷入绝望,他真想和盘托出,结束无边的痛苦而获得解脱。

有一次在等待提审时,他看到军官挂着的衣服里露出一本书的一角。他兴奋极了,想象那是一本诗词或小说,他终于有书看了。他冒着生命危险,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把这本书带进牢房,却是一本国际象棋经典对阵的棋谱,他失望极了。

为了打发时间,他用格床单做棋盘,用小土块做棋子,仿照棋谱下棋。他逐渐入了迷,能完全记住棋盘,在脑子里下盲棋。他不再寂寞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棋谱的研究上,棋艺大增可谓出神入化,他还自创了自己和自己对弈。从此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不再颓废和恐惧,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直到获得解放。

对知识对信息的渴求,是人本性的需求,无论是头脑还是身体,一定要动起来,要有事情做。比如梁晓声的父亲在受到迫害时,就用竹子磨制出毛衣针,每天用织毛衣打发时光。

以前人们把上学叫求学,多少人想学习,但因为条件所限求而不得,饱受痛苦。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书很少,好容易有本书,真是看了又看,差不多都翻烂了。大部分七零后,看书学习全凭自觉,没有人强制,所以学习没有成为负担,而是很有乐趣。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会因为消息闭塞而痛苦,相反会因为信息太多太快而感到焦虑和压力。

学生每天学着学不完的课程,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习题。他们的时间都被填满,如果稍有懈怠,就被家长冠以不上进的帽子。再好的东西让人逼迫着往肚里咽,时间长了一定会反胃的。

现在的孩子两极分化严重,不爱学习的完全放挺,家长和学校对他们也没辙,只要不影响别人就好;学习的孩子因为竞争对手过于强劲,就像惊弓之鸟,不敢有一丝懈怠,学得真是很辛苦。

激发孩子的潜能和进取心,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所在,不强求,适度引导,让孩子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有多好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