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捨生取義,多數人理解錯了,比起苟且偷生,人格生命更重要 1、居仁由義:從“盡心知性”到“存心養性 2、從“居仁由義”到“捨生取義” 3、捨生取義的“大人格”們

文|顏小二述哲文

“捨生取義”是儒家的理性人格,對於義、利議論相對較直接的,可以追溯到孟子。今人理解捨生取義,更多是看到裏面的“犧牲精神”,激進一點的,甚至將孟子的“捨生取義”片面理解爲“不惜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恰恰相反,於顏小二看來,孟子的“捨生取義”表達了孟子的“惜命”。在孟子心裏,最可貴的是倫理道德社會中,人在精神世界擁有人格的“命”,而非簡單的生理層面上動物意義的“命”。

也就是說,對於“捨生取義”,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可能不夠深,甚至是錯誤的。誤認爲成就大義必須有付出生命的決絕,孟子的“捨生取義”其實更加“惜命”,這裏的惜命,並不生理意義上的“苟且偷生”,而是更珍惜“人格生命”。

爲了講清楚這一點,我們先來理解孟子的“居仁由義”,再來說說去孟子在“捨生取義”觀點中,超越生理層面的“惜命”。

1、居仁由義:從“盡心知性”到“存心養性

在《孟子》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於“義”和“利”的議論,也可以看到孟子對“捨生取義”以及“居仁由義”的議論。

所謂的“居仁由義”,實則是孟子心中理想人格的特點。孟子心有浩然之氣的大丈夫精神,其特點便是”居仁由義“,而在孟子的觀點裏面,要做到“居仁由義”,就得懂得“盡心知性”、“存心養性”。

關於這一點,結合《孟子》下面這句話,會比較好理解一些: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我們知道,在孟子的觀點裏,人生來即善。那麼爲何會有人不善呢?孟子指出,是因爲人的天性被矇蔽了。換句話說,就是孟子認爲,不善的人並不是本性惡,而是他自己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善之本性”。

所以,要“存心養性”,首先就得“盡心知性”。

知性”的“知”有兩個層面,第一個是“知道”但不認可,也就是常規意義中的“兩張皮”;第二個是“知道也認可”,即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而孟子所謂的“盡心知性”,自然是從第一個“兩張皮”層面步入到第二個“知行合一”的層面。

盡什麼心知什麼性?盡人先天就有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知人先天即善的本性。

而要存心養性,就要懂得時常自我反思,壓抑自己後天因爲物慾誘惑產生的不良念頭、慾望,於此日日反思日日新,常保“善良本性。

於此,所謂的“居仁由義”實則更多是孟子在告誡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向內進行自我反省,覺察到自己的本心,擴充自己的本心使其以仁義禮智善德表現出來,繼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於此,人在權衡“利”和“義”的時候,便會因爲自己“仁善本心”驅使,毫不猶豫從義不從利。

2、從“居仁由義”到“捨生取義”

在孟子的觀點中,人先天即善,只要人在生活中時常懂得反思,嚴於律己,一言一行以“義”爲先,摒棄“私慾”,就能一定程度上做到“居仁由義”,盡心知性、存心養性。

而所謂的捨生取義,孟子也發表過相當經典的一段議論,他是這麼說的: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在這段話中,我們能夠感覺到孟子的“惜命”,比起生理意義上的“惜命”他更在乎“善之本性”。

其實這便表達了孟子對“活着”的理解,什麼是活着?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他在世間行走、說話、喫飯,就是活着嗎?並不是,這只是生理意義上的“非死亡狀態”。

從孟子的觀點推衍來看,什麼是“死亡”,是“靈魂的死亡”,是靈魂被“利益”吞沒時,人便不再是人,是人於人格意義上的“死亡”,此時,人便是沒有“四心”的“動物”。“有的人活着,其實已經死了”大概便是這種意味了。

所以,在顏小二看來,比起生理意義上的“苟且偷生”,孟子更珍惜人於精神境界的“生命”---“人格生命”,即“從義不從利”。

對於無倫理的動物來說,最珍貴的,是生理意義上的生命,對於由倫理道德的“人”來說,精神人格被利與慾望吞沒的時候,是生命個體作爲“人”死亡的時候。此時,即便在呼吸,也不過“行屍”。

所以,在顏小二心裏,孟子讚揚“捨生取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孟子思想中“人”拋開物種類別,於精神層面別具哲學意味的“意義”,有但絕不僅僅限於“自我犧牲”的意味,是人作爲“人”來說“自我圓滿”的表現。

3、捨生取義的“大人格”們

至於“捨生取義”的典型例子,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上演了無數次,往遠了說,比如愛國心切投江明志的“屈原”,他放棄生命,並不是他不熱愛生命,而是他將“國”看作自己作爲人的人格意義之生命一般還重要的存在。屈原對於家國大義,其“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溢於言表。

往近了說,就在2020年春節前後,武漢、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經歷了一場“浩劫”,而幫助武漢這座城市,幫助我們國家從這場浩劫種走出來的,更多是疫情期間,那羣犧牲“小我”,衆志成城,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志願者。

他們所做的事情,大有“捨生取義”的大情懷,值得歌頌。

尤其是疫情爆發在武漢之初的那段日子,自覺居家隔離的武漢人、疫情尚未明朗時奔赴一線的醫生、志願者,他們纔是大寫的“人”。

是捨生取義的“勇士”!

值得注意的是,顏小二並不認爲“捨生取義”就一定是字面意義上“捨棄生命”。出於大義和大愛,不顧自己安危、利益的人,都有“捨生取義”的體現,都是應該被人稱讚。

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

參考:《孟子》、《中國哲學史》等。

本文爲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佈,轉載、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爲,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