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模式反映出人際關係模式,可借鑑的是這3點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其意義之大毋庸置疑。我們聯繫實際,看看家庭教育中父母做法的常見誤區,以及如何應對挑戰,以便更好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誤區3現象,體現親子關係模式

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爲主導者,常見錯誤教育方式:

1、苛責型。嚴厲批評,粗暴懲罰,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人格特質有問題,對待孩子教育方式非打即罵。

稍好一些的父母,也是唯恐給孩子表揚會驕傲,通過打壓希望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實際卻會適得其反。

比如有個孩子非常內向,父母不顧孩子要求強硬住校,結果孩子問題越發嚴重。

這時候,避免最差就是最好。

2、溺愛型。寵愛無邊,沒有底線,要啥給啥,含着怕化抱着怕摔,怕打擊孩子自尊,不敢管教,包辦替代。

這導致孩子沒有機會經歷風雨,不能強大自我,遇到困難就退避,退避被父母包辦,結果惡性循環,最終遇到挫折家長沒能力包辦替代了,只能從頭開始無奈面對現實。

愛子如殺子,就是這個意思。

3、放縱型。把教育孩子事情完全交給學校和社會,以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顧着自己事情,放任孩子發展,認爲樹大自直。

這是不負責的做法,孩子成長不僅僅是喫喝拉撒,還需要社會情感鏈接,需要強大安全感,需要愛和歸屬感,這些家長責無旁貸。

一個白眼狼的孩子,不是別人教育的,肇事者恰恰是父母自己。

放縱孩子,不是無能爲力,就是不敢擔責。

由此可以看出,親子關係的互動模式,也是父母人際關係的反映。


不良親子關係模式,反映父母人際關係問題

親子關係是現象,是作爲父母與周圍世界和他人的關係的反映,也就是一個成人如何與社會互動,就會如何與孩子互動。

上述3種糟糕親子關係模式,反映出作爲父母者糟糕的人際互動模式,即自我中心主義,也就是習慣把別人當自己。

這種自戀的互動模式,就是一切問題包括親子關係問題的根源。

比如以爲溺愛付出就是愛,以爲苛責懲罰就是最好,以爲不管不問不耽擱孩子成長,假如追問原因,會理直氣壯回答自己當年就是這樣被養大的。

這樣的後果表現在人際互動中,就是固執的以自我爲中心,而出路就是把自己當別人,培養共情能力。

當我們可以以他人爲中心時候,就會體會孩子需要,考慮孩子尊嚴,鏈接孩子心理,促進孩子關係。

這種親子互動模式就是權威型。


拋磚引玉,看看可借鑑的3點家庭教育方式

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借鑑下面幾點:

1、做權威型父母。

就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即給予情感溫暖,也給予教育指導,做好事積極表揚,犯錯誤幫助改正。

這時候也要講究技巧,比如對於追求關注的孩子,一旦發現好的表現就要及時應答反應,促進好的行爲多出現;一旦發現不良表現就要忽視掉,裝作看不見,減少出現的機率;這樣一拉一打,自然達到教育目的。

2、做示弱型父母。

示弱是主動爲之,父母面對孩子本身就是強勢的,這就導致溝通困難,好比大樹和小草對話較難有效,此時父母示弱非常必要。

這就要求父母低下身子,放低姿態,主動示弱到孩子水平,引導效果纔會好起來。

示弱的標誌就是能理解孩子,尤其生氣時候變得理性些,讓孩子有說話的時間,有解釋的機會,而不是以大欺小,倚強凌弱。

3、做共情型父母。

前面說過,問題根源都是把別人當自己,問題解決就是把自己當別人,解決方式就是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

也即是做到自尊和邊界!

共情是個技術活兒,與天生氣質類型有關係,但是作爲心理技術也是一定可以做到的,這就是遇到事情練習自尊和邊界。

比如孩子考試不好,這時候父母發脾氣其實就是掉面子,沒有自尊表現,而要知道孩子這個年齡貪玩才正常,嚴格要求可以但要有具體可行的幫助方式,否則就是不把孩子當作孩子看,也就沒有邊界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