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褒禪山記》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①慧褒②始舍③於其址④,而卒⑤葬之⑥;以故其後名⑦之曰“褒⑧禪⑨”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⑩也。距其院東(11五)裏,所謂華山洞者,以(12)其乃(13)華山之陽(14)名之也。距洞百餘步(15),有碑僕道(16),其文漫滅(17),獨其爲(18)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19)“華”如“華實”之“華”者,蓋(20)音謬(21)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衆,——所謂前洞也。由山(22)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23),入之甚寒,問其深(24),則其(25)好遊者不能窮(26)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27)火(28)以(29)入,入之愈深,其(30)進愈難,而其見(31)愈奇。有怠(32)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33)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34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35)深,則其(36)至(37)又加(38)少矣。方(39)是時(40),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41)也。既其(42)出,則或(43)咎(44)其(45)欲出者,而餘亦悔其(46)隨之,而不得極(47)夫(48)遊之樂也。

於是(49)餘有嘆(50)焉(51)。古人之(52)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53),以其求思(54)之(55)深而無不在(56)也。夫夷(57)以(58)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59)、非常(60)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61)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62),至於幽暗昏惑(63)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66),於(67)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矣,而(68)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69)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70)悲(71)夫古書之(73)不存,後世之(74)謬其傳(75)而莫(76)能名(77)者,何可勝(78)道也哉(79)!此所以(81)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82)也。

四人者:廬陵(83)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85),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86)。至和元年(87七)月某日,臨川王某(88)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