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說|雍也篇6.9:詳論閔子,及閔子騫拒做“費宰”的原因始末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論語·先進11.5》記載:“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出自《論語·先進11.5》閔子閔子騫是《論語》記載孔門之中“德行”緊隨顏淵之後的一位古聖先賢

《論語·先進11.3》記載:“德行:顏淵、閔子騫......”(出自,同上)。顏淵去世之後閔子大概就是孔門之中德行”的表率了

道理是這樣的。《論語·先進11.3》記錄:“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出自《論語·先進11.3》誾誾”二字,在我所讀的《論語》版本中,解釋成:“和顏悅色”的樣子......“閔子侍側,誾誾如也”,以及《論語·先進11.5》記載的:“子曰:‘孝哉閔子騫!’”(出自於,《論語·先進11.5》)都説明瞭:閔子,既:閔子騫這個人非常好

非常好善,正。這也是《論語》記載閔子騫“德行”隨顏回之後的重要原因吧。

道理是這樣的。閔子(既:閔子騫)人很好,意識(既:思想)的‘形態’,或者説:(既:閔子,閔子騫)的‘思想(既:意識)是:有‘形態’的

這麼説,比較具體。因為談論到:“德行”二字就一定是向內修正’過自己意識(既:思想)的人,才能談到或者説:才配談到(既:“與“德行”)

道理是這樣的。你一定是得刻意的’訓練訓練過自己的人......纔有資格談:“德”、與“德行”二字。

一個沒經過刻意的訓練的人,沒有刻意的訓練過自己......沒有‘修正以及“裁切”過自己的思想(既:意識)的人談不上“不配談“

更不要説所謂的:“德行”(“德行出自於《論語·先進11.3》)了。“德行”、“德行”,是:由“”及‘先有:“而後是:‘

實際上,所謂的德行(出自,同上),也叫自明誠(“自明誠”,出自於《禮記·中庸》)。

道理是一樣的自明誠”(出自《禮記·中庸》)得先“而後‘

德行,得先有、先具備了“德”,然後再:去‘行’。道理是這樣的。

“德”,就是你在不斷的、不懈的努力訓練自己,‘修內’(既:改變自己的思想、意識,譲自己的思想意識變的更好......)而後將‘思想’(既:意識)改變,或者叫:“裁切”成了某種‘形態’以後......

這就叫:有了。你意識(既:思想)先得有一個:形態。這(既:你意識的‘形態’)取決於你的興趣後來被你自己培養成的,所謂的“天賦”,與你行使“天賦”時,所用的‘工具’(既:知識)。

你被什麼‘知識’(既工具)改變裁切”的你的思想(既你的‘意識’)你的意識你的思想最後就會成為你‘愛用’的‘工具’(既知識)的樣子

道理是這樣的。這就叫:“有德”,(“有德”)也可叫:有‘意識形態’了

道理是這樣的。從《論語》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閔子(既閔子騫)的意識形態非常好,可以説:方方正正的。非常好的一個人。

道理是這樣的。誾誾如也(出自《論語·先進11.5》)在《論語·鄉黨10.2》中,也出現過一次,既:“......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出自於,《論語·鄉黨10.2》)“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與“閔子侍側,誾誾如也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出自於《論語·先進11.13》)説明閔子對老師既:孔子非常敬重,這和孔子評論他(既:評論閔子騫......):哉”二字(孝哉出自於《論語·先進11.5》是前後一致的。因為這種觀念和行為方式在我們儒門當中講求一個字。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於《論語·為政2.7》)“不敬何以別乎?”(出自,同上)這説明:符合儒門價值觀唸的”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主要是一個:”字當頭道理是這樣的。閔子騫侍奉在孔子身旁、身邊,“誾誾如也”(出自於《論語·先進11.3》)誾誾如也,是《論語》記述儒門弟子與上大夫言”時後應體現的態度

既:“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出自於《論語·鄉黨10.2》閔子(既:閔子騫)侍奉在孔子身邊就像與“上大夫”對話那様恭敬、和

所以《論語》記述孔子評閔子騫(既閔子)一個”(“出自於《論語·先進11.5》)字不為過也

很恭敬,罷自己(的意識形態)“”的很好

道理是這樣的。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敬,出自於《論語·憲問14.42》)“修己以敬”,“敬”是外是:“誾誾如也(“誾誾如也”,出自於《論語·鄉黨10.2》、與《論語·先進11.3》),修己”是內......

是:“修德修德出自於《論語·述而7.3》)。既:用“將意識(既:思想)“”成某種‘形態......

這就叫:“有德”了。

道理是這樣的。)“”而後‘’既:“修己以敬修己以敬,出自於《論語·憲問14.42》),自明誠(“自明誠”,出自於,《禮記·中庸》),就是個儒門的‘真’君子了。

道理是這樣的。閔子,大體是這樣的人。閔子(既:閔子騫)配的上“先賢”二字。而這裏,既:《論語·雍也6.9》當中,“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出自,同上)閔子不願為:“費宰”(“費宰”,出自於,《論語·雍也6.9》)的原因......

大致和孔子“子奚不為政”(“子奚不為政”,出自於《論語·為政2.21》)的原因是一樣的。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出自於《論語·為政2.21》)

1.

我們不能直說:因為‘看不上’。因為‘濁’......等等吧。據說,孔子“一生不發惡言”。所以,我們只能説:“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出自於,《論語·為政2.21》)。

既:要“要“友于兄弟”(“友于兄弟出自同上)......

2.

閔子,“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出自,《論語·雍也6.9》)的情況和孔子差不多

既:“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出自於,《論語·雍也6.9》)實際就是在答覆“季氏”:快拉倒吧。再見!的意思。

道理是這樣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九月十七 於自家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