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壽星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龜蒙山徒步穿越遊記

戶外活動尤其是爬山越野,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我喜歡的,也很嚮往。多年前曾跟隨戶外俱樂部徒步走過一次觀音山,留下美好印象,感受非常好,不過後來時間等原因沒再隨行。

好在,奕寧戶外活動一直在我關注中,也常常閱讀微信公衆號體會文章,感同身受。最近合適時間終於成行這次活動,跟隨大家完成這次龜蒙山區徒步穿越。

有朋友問起活動來,我說老少咸宜,因爲分爲驢友隊和休閒隊,根據自身情況各自選擇即可,不過要保證時間,比如這次就是早六點到晚六點。

這次徒步活動,從蒙陽村下車,沿着土路上山,而後進入山林,穿山越嶺,先是爬上壽星山頂,而後跟隨驢友隊穿越山頂衆多小山頭,到達龜蒙山頭。而後通過山頂木棧道,到達拜壽台山頭,在拜壽臺處集體合影,而後從山路下山,三點前返回基地,自己動手包餃子喫水餃。

平時活動需要自己帶午餐,野餐補充營養,這次參加活動趕上黃導組織免費喫水餃,可謂幸福滋味長。

戶外徒步,自帶設施,跋山涉水,欣賞的是自然風光,鍛鍊的是自我挑戰,當然不乏累、乏、疲,也少有景區的人文景觀,不過意義也在這裏,因爲有常規體會不到的感悟。

比如這次蒙山穿越,體會太多,權且說說這個:太近了反而看不見,“視而不見”並不稀奇。

我們原是作爲休閒上山遊覽,走着走着就開始爬山,最後爬上並穿越一座滿是橡樹落葉的山嶺樹林後,豁然開朗,眼前一座高大山體,光滑陡峭,聳立雲端,沒有樹木遮掩。山腳下,則是一層層石頭壘成的梯田,明顯加工的結果。

這時候,大多休閒遊覽者紛紛回程,我們前面有黃導引路,他要去一個山頭拴好繩子,給另外行程的驢友隊做好登山準備,很快不見蹤影。

這時候決定登山者只有倆人,我們到達山腳下,發現這座山體實在高大,眺望上去,甚至看到有一道長長連廊,顯然是人工加工的。沿着山腳右行,繞過九十度方位,穿過小片松樹林,一道天梯般的石階出現眼前,呼喊前行者,知道就在這裏登頂。

石階如同泰山十八盤,登頂後得知這座大山就是老壽星山,我們開始攀登處就是老壽星山,從對面景區的觀壽臺看這裏,山體正是著名的老壽星正面,山頂這個巨大的“崮”就是壽星頭頂,另一側高出的山頭是壽星的柺杖頭。

聽到這般介紹,開始着實不太相信,這可是一路爬山上來的,眼睛愣是沒有看到一點點壽星模樣,這時候纔想到山腳看到的山體上的長連廊其實是老壽星眉毛。

後來穿越山嶺到達景區山頂木棧道,走在風光秀麗山頂,向着老壽星正面走去,越來越清晰,不由得感概剛纔的“視而不見”,這時候接應我們穿越山嶺的彭導意味深長道,“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於是,真的體會到了這句話,自嘲爲“不識壽星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腳下穿越這座山嶺頂部數個山頭到達發射塔處的龜蒙頂

的確,這個經歷假如不是親自經歷,很難體會至深,正是沒有人在我們爬山時候“劇透”,纔有如此感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真是“太近了反而看不見”。

拓展到心理層面看,這個視而不見,反映的是這些關係: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舍與得,初級控制和次級控制,本能慾望和逆本能訓練,看手心和看長遠。

用老百姓“看手心和看長遠”的這個說法,這個經歷提醒我們,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要相信這個人,如所謂發脾氣把事情搞砸是本能,調整脾氣把事情解決纔是逆本能,這個距離就是“看見”的距離!

其他體會還很多,如安全第一意識,黃導見我們要追趕穿越山嶺隊伍,交給我們對講機,發揮關鍵作用;團隊行動意識,明確統一集合地點,出現問題及時處理;愛護大自然意識,不丟棄雜物,遵守防火要求,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