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元曲三百首》感悟

一直想說說自己讀完《元曲三百首》後的感悟,卻還是想從最基本的元曲與詩詞的區別說起。這也是我在讀的過程中細細體味的。

有人說,元曲是小衆的,它沒能像唐詩宋詞那樣流傳得更廣泛是因爲它既不像詩也不像詞,此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是在對元曲不瞭解的基礎上的評價。


其實,元散曲出現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正應了馬致遠“青山正補牆頭缺”之語,它彌補並豐富了我國詩歌乃至韻文文學的形式與內涵,補闕之功蓋莫大焉。

元曲是一種完全獨特的藝術,甚至是人們通常理解的傳統文學藝術中的“另類”。

而後人往往誤讀元曲,甚至是一誤再誤。如人們非要將其與詩詞捆綁在一起來談,說什麼詞是“詩餘”,曲是“詞餘”之類的話,其實曲就是曲,它是一種獨立的詩體。


它是與此前任何一體文學都判然有別的、融大俗大雅於一體的絕唱。它汲取古樂府精神,以天真率意爲旨歸,帶着濃重的民間文學情調。

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衆文化”,是當時的“流行歌曲”。沒錯,娛樂性、消費性、通俗性、商業化、世俗化等等特點,它統統具備。

所謂"時新小令”、“尖新茜意”、“說盡道透”、“曲而不屈”云云,無非是說它與正統文學的種種差異。故而對這種特殊時代的特異“時調”,必須以特殊的、嚴肅的閱讀心理去細細體味。

之所以元曲能與唐詩宋詞並列於中國文化之巔,就是因爲它的特別,它的獨創,它的煥然一新。


當我用心讀進去的時候,就全然忘記了詩和詞,完全是在讀一種新的文體,其韻味十足、意趣盎然,令人回味無窮。

讀唐詩宋詞可以百遍千遍,讀元曲則更應讀無數遍,方能更深理解乃至刻進心裏。

大家都來讀讀元曲吧,讓這種中國文化精華得以繼續傳承,流芳千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