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第5篇 武二郎搬家

咱們中國人有句俗話:“話多生嫌,福過招災”。話說多了招人討厭,就算好話說多了也招人討厭。什麼叫福過招災?享福享到一定程度想過頭了,那災難就發生了。所以我們的民間傳統還有另一句話,喫飯要喫家常飯,享福要享下等的福。爲什麼人享福就非得享下等的福呢?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來證明這一點。

司馬遷先生在寫史記的時候,他記錄了很多歷史上賢明的人。實際當中專門有一傳叫《循吏列傳》,記載那些賢明的政府官員,《循吏列傳》當中排名第一的人是楚國令尹孫叔敖。孫叔敖這個賢明的人他是怎麼享下等福的。

孫叔敖晚年的時候身體不好,得了重病臥牀不起,估計自己油盡燈枯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就把兒子叫過來了。要託付後事。孫叔敖跟兒子說,我死之後,國軍一定會給你重重的封賞,他會給你一塊封地,孩子你要記住,咱們祖國肥沃美麗的地方有的是,但你哪兒都不能要,你單獨要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叫寢丘。楚國和越國的邊界,一個又貧瘠又荒涼的地方,而且那個地方還鬧鬼不吉祥,你就要這個破地方。兒子不明白呀!爲什麼不要好的要壞的呢?孫叔敖說,以你的才華和能力給了你好的地方,你管也管不好,你守也守不住,可能會帶來災禍。給你個破的地方,可能你就會平安度日,把它傳給子孫後代,聽我的孩子。

不久,孫叔敖就去世了,國軍就決定封他一塊土地。楚國沃野千里,肥沃美麗的地方有的是,問他要哪兒?小夥就說我爹有遺囑,我就要寢丘這個地方,大家很驚訝,這地方荒涼貧瘠又不吉祥,你要他幹什麼?兒子說謹守我爹的遺言,我就要這個地方。楚王就把寢丘分給了孫叔敖的兒子。過了一段時間,這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很多人同時受封,他們封了肥沃美麗的地方,於是就招人嫉妒,遭人算計,一來二去,這些人不光丟了封地,而且自己被算計了。自己中了圈套,事業毀了,人生也毀了。但孫叔敖的兒子就不一樣,他是一個荒涼,貧瘠,不吉祥的地方,沒人嫉妒,沒人羨慕,也沒人算計他。平平安安地把這個地方就傳給了子孫後代。所以,孫叔敖在用自己的賢明告訴我們一件事,好東西不一定帶來好結果,享福享過了頭,災難就會發生。所以人都是被自己的貪心擋住眼睛,被自己貪慾給害到深淵裏面去了。

武大郎就犯這個毛病。貪圖美色,貪圖豔福,把自己置於危險之地。很多人都覺得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可是你反過來想武大郎娶潘金蓮是一個活人瞪眼往火坑裏面跳,跳的還挺美,跳的還挺嗨。這個豔福武大郎自己很開心,武二郎和他一樣開心,爲自己的哥哥開心,取這樣的嫂子將來生一個漂亮的娃,一代好媳婦,十代好兒孫,我們老武家基因就改了,再也不會有三寸丁谷樹皮了,多好啊!武大美,武二美,告訴大家,潘金蓮比這兩人加在一起還美,爲啥!潘金蓮心想,我的娘啊!帥哥呀?這顏值這身材這氣概。潘金蓮心裏暗自盤算,我嫁給這個三寸丁谷樹皮,這人生就走到了悲慘的境地,他覺得沒有希望了。但是你看看人家的同胞兄弟武二郎,身高八尺英雄氣概,相貌堂堂,一個娘生的孩子差距就這麼大,我要嫁給這武二郎,那該多好啊!一念至此,潘金蓮就動心了。說我不如讓這個武二郎搬到家裏來住,聽說他又沒有娶妻,沒有婚配,單身漢一個,讓他搬家裏來以後我們倆發展發展感情這不是挺好的。最後,潘金蓮得出一個感慨,原來這段姻緣卻在這裏,你看他動邪心了。所以,潘金蓮這心就砰砰砰地亂跳,他就心想,我怎麼把這武大郎給淘汰,我怎麼把這武二郎勾引過來,那纔是真正的精彩。那接下來,水滸傳給我們呈現了潘金蓮勾引武松的過程就是兩個人一起吃了三頓飯。

現代社會中: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者數不勝數。不少人都在馬不停蹄地向前追趕,只爲追求最好的東西。然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太過於追求眼前的結果,很可能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引來禍端,危及生命。武大郎對潘金蓮是如此,潘金蓮對武松亦是如此。初次見面,武松一門心思爲自己的哥哥覓得了一樁好姻緣而開心,對眼前的這位嫂嫂充滿了敬意和好感。然而這種情感僅僅是一種不可逾越的親情。但是潘金蓮卻動錯了心思,錯過的形式。

潘金蓮和武松的這三場飯局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武松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請看下篇:飯局裏的門道。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