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園Station《米歇爾•福柯》展映交流會在京成功舉辦

思想和文化交匯碰撞,首創郎園再打造一處京城文化會客廳

郎園Station《米歇爾·福柯》展映交流會成功舉辦

10月30日晚,北京入秋的夜已微涼,郎園Station良閱城市書房裏卻一片火熱,第五屆北京十月文學月的重要文化活動——汪民安導演紀錄片《米歇爾·福柯》展映交流會如期而至,一場哲學思辨正通過影像進行跨時空的觸碰與交匯。

樸拙與溫暖,不一樣的“福柯 ”

米歇爾·福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效應遍及人文科學,在哲學、歷史、社會理論、文學、藝術、政治學、法學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汪民安,中國資深福柯思想研究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此次他以“論文紀錄片”形式,讓哲學開口說話,讓思想可見於形。

哲學的魅力是無窮的,此次活動也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觀影,從而吸引了大批知名當代文化學者、藝術家、電影從業者,更有專家、文化學者特意從山西、雲南遠道而來。原本容納50餘人的場地,因對哲學的熱愛,100餘人因福柯思想與影像聚合在一起,凝神而觀,人數遠超預期。大家席地而坐,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直至午夜,令人有一瞬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的錯覺,此夜,美好。

紀錄片收集了福柯生前的大量訪談視頻,並採訪了諸多有影響的福柯研究學者,從影視作品級別的視覺感官和鏡頭語言以及福柯哲學神祕印跡來講,可謂是樸拙的。但是從內容本身而言,卻是非常純粹、乾淨、直接,給予人全新感受,相較書籍裏冰冷的對話,影像的豐滿鮮活,讀書時建構的福柯畫像一下子鮮活,並在眼前相遇,這是其他導演無法解讀勾勒的,也正是汪民安導演那句“知識分子討論哲學時,是有魅力的。”

交匯與碰撞,討論哲學的魅力

在院線看電影,習慣於看完片尾最後謝幕時離場,但總有一股思緒沉浸還未抽離卻被突然的亮燈強行剝離的突兀感與斷絕感。還好,映後交流延續了思緒的沉浸,並將之深沉化。

《米歇爾·福柯》映後交流會由著名詩人、獨立策展人老賀及著名影評人、編劇王楓聯合主持,與導演汪民安一起,與到場嘉賓參與熱烈討論,進行了一次跨界的思想交流和文化盛宴,一起見證了哲學思辨和影像文化的碰撞。

汪民安導演表示該紀錄片是一部福柯思想的導引,主要通過對福柯在不同場合留下的音畫以及部分學者對福柯的現身的口頭評論的採編,以當下最普通的視聽媒介,來向大衆呈現一幅簡明扼要的福柯思想形象,影片全部由引文構成,是中國知識分子創作“論文電影”以迴應西方思想家的一次重要的思想實踐。

著名文化學者解璽璋與汪民安導演深刻討論了福柯理論對文化界帶來的思考與啓發,並提到福柯著名的歷史化理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王楓老師就當下的疫情與福柯理論之間的關係發表了個人觀點。

詩人瀟瀟現場朗誦了兩首爲福柯所作的詩歌。不同領域的文藝愛好者們見證了這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多位福柯愛好者分享了福柯理念在自己生活工作中帶來的思考。

山西傳媒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副院長丁建國從藝術創作手法與汪民安導演進行了討論。

著名畫家、詩人張爽女士更是動情的與大家分享自己與福柯結緣的故事,福柯對自己在藝術創作靈感上的啓發。

著名詩人、畫家、古琴家楊典分享了自己小女兒幾個有趣故事,探討福柯表達的權力與塑造在當代社會無處不在。並以詩人的直覺將福柯的某些特質與波德萊爾、薩德、蘭波等法國十九世紀文學傳統連在一起。

著名醫學專家史軍先生:“很欣賞汪民安導演在片段切換中所使用的單簧管音樂,這種非常挑釁的音樂風格,即模糊又清晰,就猶如福柯這種即不與社會脫節,又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所存在一樣。”

著名詩人,詩評家秦曉宇感受到了片中福柯的冷漠的憤怒,“他之所以有冷漠的論述,是因爲他的憤怒。每當他改變一種討論內容的時候,他的文體和風格也隨之一變,這樣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對創作者都是有啓發性的。”

逐光者,文化之光照亮前方

此次展映交流活動是郎園Station打造精品文化,推進城市文化公園建設的一次重要進程。郎園Station擁有近兩萬平米的自持文化空間,將提供更多元、更文藝的精神場域及文化內容,將郎園station打造成爲京城文化會客廳,讓藝術迴歸生活,讓文化爲生活注入更多活力。

郎園Station已經匯聚多家影視頭部企業,產業鏈條初步完善,影視精品內容運營將成爲郎園station公共文化活動的重頭戲,選擇《米歇爾·福柯》作爲開場,此次活動的主辦方猜火車文化沙龍做了精心的籌劃。未來,郎園Station將攜手猜火車文化沙龍繼續深耕高品質的文化活動。

特別鳴謝:猜火車文化沙龍

藝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要到場嘉賓:

解璽璋(文化學者)

王楓(編劇、影評人)

老賀(詩人、策展人)

楊典(作家、畫家、古琴家)

瀟瀟(詩人)

秦曉宇(詩人、詩評家、導演)

劉國越(文化學者)

張爽(詩人、畫家、編劇)

金慧(文化學者、策展人)

丁建國(山西傳媒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副院長、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特聘專家、導演、監製)

史軍(心內科專家)

陳家坪(詩人、詩評家、導演)

艾若(詩人、傳媒人)

王洪波(文化學者)

陳湧海(科學家、音樂人)

崔新生(文化學者)

陳牧(藝術家)

阿隱(詩人)

李尚山(詩人)

郭嘉( 藝術家)

王笠人(導演)

李幸菲《Time Out北京》中文版執行主編)

環子(藝術策展人)

佐伊(藝術策展人)

靜遠(文化編輯)

任重遠(畫家)

李玲玲玲(導演)

王國強(資深電影人)

吳兵(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導演)

俞曉(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導演)

洪軍(華娛星空文化傳媒執行董事)

姚瑤(編劇、製片人)

劉曉倩(紀錄片導演)

聶莉(導演、製片人)

徐躍(製片人)

劉秒(導演)

劉瑛凱(北京電影學院教師)

傅軍(北外法國語言文學院副教授、博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