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說|雍也篇6.11:自利,利他。

在我看來,我並不覺的誰有多高尚,亦不覺得誰有多低俗、與低賤。因為宇宙的規則是:自利。大家都是在給自己找樂子罷了----李宗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賢哉回也。”

這一節,與《論語·述而7.16》所錄的:“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出自於,《論語·述而7.16》)

以上兩節,被後世儒者並稱為:“孔顏樂處”。

道理是這樣的。很淡泊,很‘清淡’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很好,很清(既:輕)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行為模式。

道理是這樣的。但是呢,我要‘澄清’一點,那便是:即便是孔子、顏回這兩位名留青史的“高尚”代表......“教科書”式的“清高”典範......

即便是這樣,我負責任的説他們也沒離開“自利”二字

《論語·子罕9.21》記載:“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出自,同上)

《中庸》記錄:“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出自,《禮記·中庸》)

孔顏樂處”之所以被稱為:“樂處是因為孔子,和顏回找到了他們人生當中的除了物質生活以外的,精神上的樂子

因為,據我們今天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孔子、顏回都是偏重於內化道德,既:熱衷於改變自己思想,與認人。所以這種能改變自身精神的樂趣’就被稱為孔顏樂處了。孔顏樂處在今天,理論上所指的,大概既是:泛指一切能提升改變自身思想、意識的學習與訓練

這類學習,與鍛鍊,一定是分隔於你帶不帶珠寶、首飾,或你開什麼車......這類的事情,而僅僅是為了提升改變自身思想、與意識的“溫故而知新“溫故而知新出自於《論語·為政2.11》)、或者“自誠明(“自誠明”,出自於《禮記·中庸》)。這種純粹的,為了認知提升、精神提升而即便是居住在“陋巷”或飲食條件只有區區“一簞”“一瓢”(以上,既:“陋巷”、“一簞”、“一瓢”,出自於《論語·雍也6.11》)的情況也要進行的訓練和學習,我們儒家理論上統稱他為是“孔顏樂處”了

道理是這樣的。這(既:孔顏樂處是一種單純的‘自利’的行為。但我想,宇宙的規則,就先“自利

而後“利他”。

道理是這樣的。這(既:自利大概就是一種‘別樣的貪心’。與貪財、物不同,孔顏樂處是對不斷的深化‘認知、提高精神的執著,而貪財、貪物......那大概是對‘外’的執著

一內,一外。道理是不一樣的

我們説:貪財、貪物,也叫:貪。但這種對於財、物的貪,“貪”的是‘外’的部分,“貪”的是‘質’的部分......

孔顏樂處”的貪貪的是:‘’,是’的部分是‘是‘’。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上》)實際就是在説:我喜歡加深自己的‘認知和“溫故知新(“溫故知新”,出自於《論語·為政2.11》)道理是一樣的。溫故知新(出自同上)就是在養: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上》)

道理是這樣的。二者都是在:貪。即:養浩然之氣(既:加深、強化‘認知’,與“溫故知新”)與貪財、貪物。

1.

二者都是在:自利。故,從我的角度説:我並不覺得顏回,或者孔子有多“高尚”

亦不覺得誰或者誰的行為有多低俗與低賤因為歸根究底我們都是在:自利。我們都是在給自己‘找點樂子’罷了......

宇宙如此,孔子、顏回,也一樣。

2.

自利是宇宙的:規則。自利,再利他是宇宙的規律。

道理是這樣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九月十九 於自家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