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如何變壞的

    前言:“乖”、“聽話”、“懂事”作爲好孩子的身份標籤影響至今,這些標籤構建了自己整個生命的底層邏輯。有很長一段時間裏,對這些標籤有着深深的質疑,因此非常有必要把它梳理出來,並試着講清楚。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要求小朋友備背手坐在小板凳上,不給老師添麻煩,就會得到老師獎勵(小紅花、讚美)。回到家同樣的道理,主動完成家庭作業,在學校不打架,不給父母添麻煩,不惹父母不開心,就會得到父母的獎勵(擁抱、誇獎、玩具)。

    在大人眼中所謂的好孩子,其實背後有一個內在的邏輯:我很乖聽話→我沒有給大人添麻煩,沒有消耗大人的精力和金錢→所以請投餵我。

  例如在美劇《絕命毒師》主角老白患了肺癌,妻子又懷二胎經濟生活將要入不敷出,當老白的妻子知道丈夫得了癌症,大喜,立即拉着丈夫去找大學同學(上市公司老闆)。老白妻子給出了神解釋:丈夫的病就應該丈夫的同學掏錢,不然要同學幹嘛?

    從旁觀者來看這個片段很荒謬,但落到自己頭上又覺得是合理正確的。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如同乖巧的寵物狗,只要聽話、乖、楚楚可憐好好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殘羹冷炙)。但如果沒有得到想要的,那就是沒天理。


  這種乖巧很容易發展成討好型人格,取悅他人不敢和他人發生衝突。我很難理解當別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時,居然不是拳腳相見而是選擇忍讓。或許是因爲我們弱小無助需要依附強者的羽翼下所作出的妥協吧。

    當走入社會各種欺騙、狡詐、套路,乖巧單純的人鐵定是第一個受害者,同時也開啓了自己人生一段詭異的旅程。按照當時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誰要說我聽話、老實,我立刻懟回去你全家才聽話、老實呢。既然乖巧聽話在社會上喫不開,那就不聽話、惹是生非、欺騙傷害他人。當自己真去那麼做發現好像那裏不太對,自己只是依葫蘆畫瓢而已,內心深處還是色厲內荏,狐假虎威,其本質還是懦弱無能的;真當自己作出欺騙或傷害他人的行爲時,你的身邊不再有朋友。聽話老實混不下去,欺騙狡詐更混不下去,這讓人怎麼活啊!

    問題不出在“善良”、“聽話”、“好孩子”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上,問題當然出在自己身上,總以爲自己無能爲力,幻想世上有種力量,替我們把所有的不公平擺平。想象着世界如同幼兒園,只要乖乖聽話小朋友們排排坐,就能分到水果,誰也不多誰也不少。

  這個世界處在混沌和有序之間,說的不好聽點,只要不觸犯法律幹啥都行。決定自己位置的不是善良和狡詐,而是對規則的認知。我們當然要遵守規則,但早已不是那個只知道哭鼻子抹眼淚坐以待斃的小孩,你已長大要主動出擊去覓食,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要保護好自己不被他人侵犯,之後在遼闊的灰色地帶狂奔吧,從此做一個壞小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