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倪秋花團長 倪秋花團長,一路走好!

戴建東

這個春天本來就是一個憂鬱的季節,因一場新冠病毒肺炎,導致全國人民窩居在家,少了許多春節走親訪友的樂趣。陰沉沉的天空,讓人的心情壓抑了很多。

然而禍不單行,2020年2月14日早上,微信羣裏一條消息,更是讓人震驚:倪秋花團長因腦溢血突發,經市中心醫院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一時間,整個微信羣都在爲倪團長的不幸離世而扼腕嘆息。

倪秋花,這個一輩子奉獻於戲曲事業的執著追求者,前兩天,她還在與我探討用新編婺劇演唱《抗擊新冠病毒》,不想一轉身就成爲故人,從此陰陽兩隔,梨園便少了一位熱心的戲迷,觀衆就少了一個婺劇名伶。

與倪秋花團長相識,完全是緣於工作因素。那年,我擔任婺城區戲曲家協會主席,召集協會會員開會時,一位六十多歲的會員顯得格外熱心,對婺劇事業的鐘愛,也從她的言談舉止中顯現一二。她,就是倪秋花。

倪秋花,體型圓潤,頗有福態,但心態堪佳,說起婺劇,更是頭頭是道,讓我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名字:金華市青年婺劇團團長。

可以說,倪秋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婺劇迷,來自草根,沒有受過一天專業訓練和學習的婺劇業餘愛好者。憑藉對婺劇的熱愛與執着,自1994年組建青年婺劇團以來,全身心投入劇團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演戲,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了圓夢,圓自己在年輕時就有的舞臺夢。

二十多年過去了,倪秋花從一名當家花旦,也成了劇團中最老的演員,六十出頭的她依然對婺劇鍾愛有加,雖然不再登臺演唱,但她還是經常自己演唱一些婺城片段,既爲自娛自樂,也爲劇團的新秀起模範引領。

金華青年婺劇團是民間劇團,沒有政府補助資金,所有的經費都靠演出獲得。但倪秋花和她的團隊憑藉一份熱心,苦苦支撐着劇團的生存,並在金衢一帶打響了名號,成了城鄉戲迷口口稱道的專業劇團。

青年婺劇團每年帶領演員去往各地演出不下600場,獲獎無數,深受百姓歡迎。金華青年婺劇團在倪秋花和全團人員的努力下,多次榮獲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推薦展示活動“優秀劇團”獎。

由於工作上的關係,倪秋花經常來我辦公室小坐,探討一些劇團演出或文藝活動方面的事宜。每一次來,倪團長都似乎風塵僕僕,不是從外地演出趕回來,就是爲婺劇團的下一場演出奔波勞累。

說起婺劇,她就會有無窮精力。她曾經多次說過一句口頭禪:生爲婺劇人,死爲婺劇魂。

把婺劇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來追求,這就是倪秋花的人生信條。她甚至把自己在白龍橋的家當作劇團的“大本營”,一樓門面房的上方掛着“金華市青年婺劇團”的招牌,上面有倪秋花本人的相片和聯繫方式。二樓是排練場所,倪秋花住在三樓。

出生於1954年的倪秋花,年輕時與丈夫在白龍橋鎮老街上開一家錄像廳,生意很是不錯,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平淡而又穩定。當年農村文化娛樂單調,也沒有電視機,唯一的藝術享受就是靠廣播收聽節目。

有一回,廣播裏播放了婺劇橋段,讓倪秋花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之後,她便買了磁帶、唱片、唱機,天天在家中跟着哼唱。

“王侯將相興衰史,才子佳人纏綿思。悲歡離合凡間事,盡從婺劇草臺知。”戲如人生,婺劇柔美又不失雄渾的唱腔,對她影響頗深。

婺劇,俗稱“金華戲”,浙江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以金華地區爲中心,流行於金華、麗水、臨海、建德、衢州、淳安,遠及福建、江西等地。婺劇傳統深厚,劇目豐富,風格獨特,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自明代起,婺劇即作爲金華地方戲,涉獵大量題材,形成原創劇本,容納六種聲腔,逐步發展成爲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戲曲劇種之一,並對中國戲劇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被稱爲“徽戲的正宗、京劇的師祖”。

聽說婺劇是金華本地戲,倪秋花也深深地愛上了婺劇。隨着自己演唱的漸漸投入,單純的自娛自樂已經不能滿足她的追求。於是,倪秋花和幾個婺劇迷共同出資5000元,請了劇團在白龍橋演了4天7場戲,倪秋花場場必到,沉醉不已。

劇團裏的演員看倪秋花如此癡迷婺劇,便主動找到她提出一起辦劇團的想法。1994年6月,倪秋花與幾個老闆合資,組建了金華青年婺劇團。經過5個月的經營,兩名合資人覺得行情不好便撤了資,僅剩倪秋花一人支撐着。

倪秋花並不氣餒,她知道要想化蛹成蝶,勢必要在殘酷的市場中掙扎一番。後來,倪秋花將自家房子的二樓改造成了排練場所,四樓至六樓則騰出來給演員居住。首批包括前臺演員、樂隊等30多名劇團成員是倪秋花夫妻兩人到各個村子裏尋來的業餘演員。

由於劇團新近創辦,又是農村的“草臺班子”,要想打開局面,談何容易。倪秋花就憑着自己的熱情,到周邊各個村子去遊說,與當地負責人交涉,籤合同。剛開始,300元一場,600元一天的都做,儘管連續接了9個月的戲,但一結算還是虧了好幾萬元。

劇團一年奔波下來,辛苦勞累不說,還要倒貼不少錢,但倪秋花還是借錢給劇團演員發工資,她說,演員臺上臺下的辛苦付出她都看在眼裏,自己苦點難點無所謂,但不能讓演員一年白乾。通過倪秋花的堅持不懈,敢闖敢拼,青年婺劇團慢慢步入正軌,雖然賺的錢很少,但她樂在其中。

世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了,奮鬥了,總會有所收穫。倪秋花就是這樣,依靠自己的不懈追求,把青年婺劇團撐起了名聲,成爲金華周邊縣市出名的農村專業劇團。

20多年來,在倪秋花的帶領下,青年婺劇團進農村、入社區,足跡踏遍金華、溫州、台州、建德、麗水等多個城市,演出隊伍也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爲現在的50多人。

都說戲如人生,演戲,圖得就是讓觀衆開心,同時在看戲中接受傳統道德教育。倪秋花非常注重劇目的創新,每年都要排練一批新劇目,讓舞臺經常可以更新換代。

這些年來,青年婺劇團除了《秋宮怨》、《啞女告狀》、《狸貓換太子》等劇目受到老百姓喜愛之外,劇團錄製的《五子哭墳》、《羚羊鎖》、《反皇城》等膾炙人口的婺劇影碟,受到了戲迷們的一致好評。

倪秋花常說,演戲,賺錢不是目的,開心纔是最重要的,自己開心,觀衆開心,就是她最大的收穫。這些年來,倪秋花對婺劇情有獨鍾,熱愛程度近似有些癡迷。

對於婺劇促進會,戲曲家協會安排的新劇目,明知不賺錢,但倪秋花還是非常樂於接受,並及時給予排演。《千秋令》《銀娘省親》《愛蓮說》等新編劇目,因爲對廉政教育有利,倪秋花就多次排練,並在城鄉舞臺上演。

作爲婺城戲曲家協會副主席,倪秋花更是盡心盡職,每次在金華本地演出,都要邀請協會會員前去觀摩。當她聽說戲曲家協會註冊申報需要啓動資金三萬元,又立即表示由她墊資支付。她說,協會是戲迷的孃家,爲協會辦事,就是爲自己孃家辦事,應該的。

一個業餘婺劇愛好者,能有今天的成績,最大的因素就是倪秋花對婺劇的熱愛之情。她說,這麼多年來,很感謝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扶持幫助,也很感謝社會上的戲迷和劇團成員的鼓勵支持。

2020年春節,倪秋花本來已經簽下許多新年大戲,但是由於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城鄉所有聚集演出活動一律取消,這讓她損失了不少收入。但是,宅在家中的倪秋花依然閒不住,她利用微信平臺,把自己演唱的新編婺劇《抗擊新冠病毒》在朋友圈推送,以一個文藝家的身份,爲抗疫作自己的努力。

然而世事無常,前兩天還在微信羣、朋友圈中活躍的倪秋花團長,因爲腦溢血突發而離開了我們,這是婺城區婺劇行業的一大損失,是廣大婺劇戲迷的一大損失,這怎不讓我們痛心不已?

鄉村舞臺三十春,

癡迷婺劇心猶存。

從此梨園少秋花,

天堂再聞名伶聲。

倪秋花團長,一路走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