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本不想你“一夜催長”,如今卻要教你“以牙還牙”

週五,本是一個愉快的日子,常常結束了一週緊張而繁忙的工作,終於可以鬆口氣。

中午時分,我例常地整理拍攝工具,準備下一場錄製,卻接到了女兒的電話。

“媽媽,我想跟你說個事,我真的很難受,你,你一定不要生氣,不要罵我......”

電話那頭,幾近是哭訴的聲音。

然後,然後就是我最不想面對,卻又時常擔憂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是的,爲人父母最害怕接到的電話:一個是學校,一個是醫院,還有一個就是孩子的求助。

很不幸,這一次,我還是不得不面對。

事情是這樣的。

女兒從小性格開朗,單純活潑,心智發育卻是較同齡人晚一些。於是進入小學一年級,就不知怎的,成爲了班裏某個同學的“小跟班”。與其說是“小跟班”,不如說是被指使和玩樂的對象,相處時間一長,各種“奴役”就開始了。

6歲多的女兒個子小,卻常常被那個女生強迫做很多不願意做的事情:劈叉、倒立、翻牆,即使根本做不到也要被壓迫去做。平日裏還被無故捱罵捱打和受氣。

當時因爲那個女生的行爲極其惡劣,連帶了好幾個同學受欺負,學校方很嚴肅地定性爲校園欺凌,然後正面處理了。

可是沒想到,五年過去了,如今六年級的女兒卻再次被欺凌了,仍是同一個女生,只不過變換了方式:日常化言語侮辱、孤立和挑釁。

剛開始,女兒還漠視,久了就倍感難受,在同學中感覺到了被惡意排斥和莫名地受辱,精神壓力很大,形成了長久的心理負擔。連做着作業偶爾都會冒出一句:你再敢欺負我,下次我就掐死你。

這是如此令人心寒而震驚的內心獨白!作爲一個母親,對於一個長期以來遵循傳統教育的家庭而言,該是多麼心痛的“領悟”!

1

爲什麼?

是的,從週五到週日,這兩天,我們一家都依然籠罩在女兒被“欺凌”的陰霾裏,每一個人都很暴躁和不安,還有更多的是憤恨與不解。

孩子爸特別激動,那種自己孩子被無端端招惹卻悶聲忍受的壓抑和憤怒,感覺隨時都要被點爆!

我自己也是,壓制着憤恨和焦躁,腦子裏充滿了無數個“爲什麼”?

爲什麼是女兒?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爲什麼還是那個女生?

爲什麼規矩的孩子總是難逃被欺負?

爲什麼女兒擺脫不了那個女生的“魔爪”?

爲什麼我們一直一直在女兒身邊長年累月地告誡她“不要和那個女生玩”,“一定不要參與那個女生的任何活動和話題”,“勇敢地說不”,“勇敢地反抗”......

可是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是的,十萬個爲什麼都無法解答的疑惑,不外乎一個本質:沒有爲什麼,有些人就是喜歡以欺負爲快樂。而你,恰好就是那個“快樂”。

2

原本,媽媽只想讓你“自然生長”。

“自然生長”曾經是多少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最高夙願;也是多少人們夢寐以求的人生頂點。

然而現實,會把你拉回到地板縫裏。

的確,我曾經對於女兒也是這樣的單純想法。無需太着急爲她鋪路,爲她籌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自己的步調,穩穩地走,便能穩穩地收穫一切,這儼然是最理想而愜意的成長過程。

因爲本着“自然生長”的意念,我沒有刻意引導女兒在幼兒期間就開始學文化知識,也沒有報所謂七七八八的各類文化“啓蒙”班。因爲我希望女兒在開啓正式正規教育的那些年,可以盡情地享受童年:好奇、探究、隨性、童真、創造力、純粹地釋放天性.......

於是女兒享受了從出生到6歲之前的“快樂童年”,換來的也是應試教育下跟不上節奏的學業成績。但是,我依然不懊悔自己的做法。因爲,除了成績,女兒的很多天性葆有得很好:她善良、明媚、充滿幻想、肢體靈活、精力無限、表現力很好......這些足以令她享用終身的。

當然,正因如此,女兒就無可避免地在心智和性格方面有着很多同齡孩子的“不夠優秀”:成績不是優秀的行列;課外興趣特長沒有早早拿獎拿證;不夠敏銳成熟;單純得有點幼稚;溝通力和理解力較欠缺等等。

是的,我就是想讓女兒這麼慢吞吞地來,沉澱沉澱到某一天,彷彿一棵幼苗,終有一天變成大樹,還開出花來。

3

如今,媽媽想要教你“以牙還牙”。

正所謂“非好非壞,只是自在”。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皆有定律:任何事物好的一面正是壞的一面;矛盾也是對立統一的,人亦如此。

女兒的天真、單純、謙和,勢必會帶來她的簡單、後知後覺和相對膽小柔弱。

我永遠忘不了今天晚上認認真真,推心置腹地問了女兒一句:爲什麼你從一年級就受到這個女生的欺負,你還一直跟着她玩?爲什麼一直那麼難受,你卻不告訴媽媽呢?

女兒只弱弱地答了三個字:我不敢。

然後就哭得稀里嘩啦,悲痛欲絕......

那一刻我真的痛到了極致。

我萬萬沒想到開朗活潑的外表下,女兒內心竟是一直如此的無助和柔弱,那三個“我不敢”彷彿一記重錘打在了我的心臟裏,久久哽不出一句話來。

是的,這絕然不是我想要的女兒的模樣;她不該這樣,而我,更不該怪她。

長期以來我們的家庭教育裏就是希望她除了葆有天性,還要自強勇敢。能夠三歲半學會游泳,四歲學會自行車、跳繩,各種運動項目信手拈來的女兒,在膽量方面從來都是令我們引以爲傲的她,怎麼會就害怕一個女生的言論,害怕向父母求助呢?

真是令我痛徹心扉,又懊悔不已。

再如何,我的教育還是出了問題的。

這個問題不是“自然生長”,而是“不夠自我”!

如今,我想說,這個現實,這個世界逼着我們這些善良的父母們不得不讓自己的孩子學着“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學會更多地爲了自己而活;學會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無謂的肯定;學會毫不猶豫地實施反擊、絕不手軟......

女兒,我現在就想教你:學生時代也不必做到團結友愛;不必時時刻刻與任何人友好相處;不必爲了那些所謂的評價變得戰戰兢兢。

女兒,你有選擇朋友的權利,哪怕在同一個班上,你可以放棄那些不友好的同學,選擇你喜歡的人做朋友;你可以決絕到不理會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同學,管它什麼“給別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你甚至可以在遭遇到別人詆譭和傷害的那一刻即可“報復”,這不是惡,僅僅就是“正當防衛”!

是的,從此刻開始,你將面臨的就是殘酷社會的“微縮世界”——你的學生時代。

4

這個世界從來只會教你如何成功,卻無人教你接受平庸;正如讓弱者學會自保,卻從不嚴懲惡者的罪行

自己的孩子在遭遇到不幸或者校園欺凌的時候,我想任何理智、有涵養的父母都會怒不可揭。

然而,我們常常聽到最多的就是來自第三方的那個最不痛不癢的聲音:我們作爲父母的,要讓孩子學着自己成長,學着溝通,學着保護自己。

去你的自我保護!

我今天只想說:沒有哪門子規定每個人都必須同樣的性格,同樣的強大,同樣的犀利,同樣地善於僞裝和遊刃有餘。

這個世界如此豐富,正是充滿了形形色色和無限可能。

憑什麼每個人都得強大呢?憑什麼弱者就得懂得自保?

有時候某些主流報道實在令人可笑。

滿世界的“成功學”,卻從來沒有一本“平庸論”。

強大的、能幹的、霸道的、功利的常常被冠以“上進”和“正能量”;而柔和的、謙遜的、平淡的就被嗤之以鼻爲“碌碌無爲”或“不思進取”。

這個世界從來就分三六九等,普通也是一種等級,平凡也是一種常態。

接受平凡和挑戰成功一樣需要強大的勇氣。

於是,我們常常讓弱者學會成長和自保,卻沒有人過多地讓惡者接受嚴懲。

惡者改過自新,就是一切從寬,浪子回頭金不換;弱者如果一直柔弱就是不成長不努力。——這纔是強盜的邏輯!

殊不知,有一種定律叫“天性難違”。

我們尊重自然,必要尊重天性,更要保護“天性”。

好吧,從今往後,我的女兒——願你越挫越勇,而媽媽永遠都是那個“不折不扣”的盾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