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這世界哪有什麼因果,只有相關

今天去修車處,得知送去檢修的輪胎充氣兩天沒有發現問題,也即是說輪胎沒有被扎破,完好無損,最後替換下備胎了事。

還是納悶當初車胎沒氣原因是什麼,顯然人家也不能給出答案。

記得老母親最初腦卒中治療時候,曾追問醫生到底什麼原因導致,是否高血壓服藥不規律呢,人家也只是敷衍迴應說,“你說是就是吧”。

心理學給出歸因的解釋,“歸因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而且也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

問題在於,這個歸因需要並非那麼容易得到,而且未必有效,註定是主觀的。

比如,曾經戀人分手了,不甘心的一方會苦苦追問,到底爲什麼。這時候,給個原因太容易了,可是有用處嗎,這是對自己感性打擊,歸因不過是痛苦延緩劑罷了。

還有,很多友好美好關係,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心疼不已嗎,傷心欲絕嗎,需要歸因嗎。這時候,就要問問追問歸因背後是自己什麼心態放不下?爲何如此固執如此呢?

如果說物理世界歸因還有客觀性,那麼心理世界歸因太主觀了,甚至就是毫無道理可言!

比如,沈從文、郁達夫都是苦苦追求戀愛者,好不容易抱得美人歸,不過幾年之癢,夫妻關係已經糟糕透頂。

得不到的就是好的,得到的就不再珍惜,是這個原因嗎,誰可以說的清楚。


心理世界的歸因,真的是變化多端,難怪那麼多詩詞傾訴,“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可以尋找原因,但不可固執於此,大概分析爲這幾點原因(打臉歸因哈)。

1、真相難尋。

羅生門效應告訴我們,一件事發生後,查詢真相實在太難了。歸因的主觀性,多視角模式,讓最簡單的事情也會生出無數原因來,遇到胡攪蠻纏更是如此。

凡事有無數種解釋太正常了,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覺得自己有理。

2、果因思維。

即使找出原因來,自認爲很恰當,也符合自己心理需要,要知道這不過是無數種解釋的一種,關鍵是這不過由結果倒推出來的。也即是,原因是找出來的,是發生在過去的,是無法證實的。

所謂因果邏輯關係,不過由果索因的果因關係。

3、相關性思維。

還有,當我們激動或者幸福的認爲發現因果關係時候,以爲規律被我掌握,要萬分小心,別衝動,很快就會發現,沒有因果只有相關性。

因果關係意味着一因一果,相關性則是一果多因、一因多果,這世界哪有什麼因果,不過相關而已。

爲此,需要歸因時候,對策不過就是牢記凡事有N種解釋,我們可知的不過其中幾種而已,沒有標準答案,最好的應對就是把解釋作爲情緒穩定劑,讓自己理性下來,立足解決問題,發揮自己潛能處理問題,如此甚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