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张翰:莼羹鲈脍思故乡,黄华风流两千年

魏晋名士|张翰:莼羹鲈脍思故乡,黄华风流两千年

文:枯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宋代词人辛弃疾这首《水龙吟》,境界开阔,悲怆激愤,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积郁之情,被收录于中学课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诗词。在诗词中诗人引用了三个典故,涉及四位历史人物,其中有一位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那就是——张翰


张翰,字季鹰,生卒年不详,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西晋文学家,三国时期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晋书·卷九二·列传第六十二文苑传·张翰传》记载,张翰有清才,善属文。当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210~263年),官至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以狂放不羁著称。而张翰也因为性格放纵不拘,因而被当时人称为“江东步兵”

《世说新语·任诞》中也记载,张翰性格狂放,任性嗜酒,当时有人劝说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而张翰回答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说明张翰淡泊名利,认为身后名誉还不如眼前的一杯酒。

当然,张翰的狂放,这和魏晋时期社会时局动荡,文人仕宦生存环境极为险恶有关。当时文人要么站队,比如山涛等就归附司马氏,然而站错队是要掉脑袋的,诸如嵇康被杀等;要么搞些虚无的清谈,表现出超脱,以脱离政治,从而避祸,诸如阮籍、刘伶等人。

张翰入仕也是偶然为之,当时吴国名臣之后会稽人贺循,在文学家陆机的推荐下,进京(洛阳)任职太子舍人,途径苏州,贺循在船中弹琴自乐。张翰听到后,不管认识不认识就上船听琴,二人相谈甚欢,互相钦佩。听说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自己要去洛阳办事,于是也不告诉家人,跟随贺循而去。

到了洛阳,时值“八王之乱”,齐王司马囧执政,张翰被辟为大司马东曹掾。然而张翰看到时局纷扰,北方大乱,因而对前途命运产生忧虑,便有思退之心。于是以思乡为由,毅然南归,官府因其冒然离去,便把他除名。不久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斩首,张翰反而得以避祸,当时人都认为张翰有远见卓识。

张翰虽然洞察时局,早早脱身,不过其思乡之情却是情真意切,诸如其作《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表达了对故乡深深地眷恋和思念。而《晋书》记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翰回到吴中后,再没有出仕,就在故乡隐居,年五十七卒。平生著述诗文数十篇传世,其诗文被南朝评论家钟嵘给与了很高评价,将其与曹魏何晏、晋孙楚、王赞、潘尼并举,称其:“虽不具美,而文采高丽。并得虬龙片甲,凤凰一毛,事同驳圣,宜居中品。”

张翰除了以诗词著称,其因“菰菜、莼羹、鲈鱼脍”思归也是后世常用的典故,除了开篇辛弃疾著名的《水龙吟》,有太多的文人墨客进行咏叹。诸如唐代诗人刘长卿有“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孟浩然有“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郑谷有“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韩偓有“南朝峻洁推弘景,东晋清狂数季鹰”,吴融有“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等等,而唐代以后和张翰有关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

在张翰的诗词当中,有一首诗仙李白非常崇拜,以至于在《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中称其“张翰黄华句,风流五百年”,我们就转录如下:

《杂诗三首·其一》

【魏晋】张翰

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

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耽。

延颈无良涂,顿足托幽深。

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

观乐不照颜,惨怆发讴吟。

讴吟何嗟及,古人可慰心。

张翰以故乡的美味菰菜、莼羹、鲈鱼脍为借口辞职,可谓自古以来第一人。从此不但这三样美味成为江苏吴中最为知名的菜肴,而且也造就了一个著名历史典故,后人便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张翰思归”等来演绎佳肴之美和思乡之切之情。

2020/11/10榆木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